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羅賽塔石碑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羅賽塔石碑


教育Wiki

羅賽塔石碑

羅賽塔石(Rosetta Stone)又被稱為羅賽達碑,高約一百一十四點四公分、寬約七十二點三公分而厚約二十七點九公分,其狀略近於長方形,總重約為七百六十二公斤,一般認為其大約在西元前一百九十六年以黑色大理石製作而成,其上刻有三種不同的語言字體,分別是11行象形文字(Hieroglyphic)、32行通俗體文字(Demotic)及54行希臘文字。而羅賽塔石碑上的碑文其實是西元前一百九十六年埃及孟菲斯城的僧侶們給第十五王朝法老托勒密(Ptolemy V)的一封歌功頌德的感謝信。起因於托勒密作為法老不久後即取消過去僧侶們所積欠的稅款,豎立標像於神廟,且為神廟廣開財源,對神廟採特殊保護措施等。自西元一八零二年起,羅賽塔石碑則保存於英國大英博物館內,同時公開展示於外界。(註1)

羅賽塔石碑的發現

約莫在西元一七九九年七月十五日,當時法國拿破崙占領埃及,隨行的法軍上尉在開拓的過程中發現ㄧ黑色大石頭,向上級指揮官請示後即送往學者專家所在的研究所中分析。由於羅賽塔石碑實際上是在羅賽塔郊外所出土,學者根據發現地將其命名,故此石碑被稱為「羅賽塔石碑(Rosetta Stone)」。

羅賽塔石碑與商博良

西元一八零一年,有古埃及「語言學之父」之美名的法國人商博良(Jean-Fran&ccedil ois Champollion,1790-1832)開始努力鑽研石碑上的文字,而後商博良發現石碑上的象形文字中的圖形符號實際上代表發音的輔音,以此古埃及象形文字得以重新被世人所稍稍理解。

參考書目

註1:通鑑文化編輯部,《消失的古文明》,新北市:生活品味文化,民95,頁59-61。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羅賽塔石碑

英文關鍵字:Rosetta Ston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