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美國社會科課程的理想判準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美國社會科課程的理想判準


教育Wiki

在美國從五零年代起,社會科教育便受到風起雲湧的社會科學的挑戰與質疑,其主要原因來自於社會科對當代相關問題的解釋效力。六零年代起,隨著科技、政治、經濟的發展和思想,價值觀的變化,那一些學科更能提供學生和國家未來所需要的知識?

目錄

一、二十一世紀的社會科教育目標

根據哈頓尼爾等人的看法,二十一世紀的社會科應該以發展學生的反省思考能力和民主素養為主,其主要教育目標有四項:

1. 發展學生的公民素質,鼓勵學生參與社區、國家及至於全世界的事物,使其成為一位良好的世界公民。

2. 了解和欣賞自己民族的文化遺產,包括他們的多元性以及他們當前社會所扮演的角色。

3. 獲得有關人類行為發展的知能,如行為動機、行為過程、行為結果研究的相關資訊,以及人與人之間互動關係的知能等。

4. 知道如何學?意即知道如何運用已知的知識,去了解複雜的概念和創新的觀念。

二、二十一世紀的社會科內容

應該包括如下十項主題:

1. 文化遺產。

2. 世界觀。

3. 政治的或經濟的思想。

4. 傳統的和變遷的概念。

5. 歷史方面的知能。

6. 地理方面的知能。

7. 法律方面的知能。

8. 科技的知能。

9. 世界互賴的關係。

10. 公民教育的內涵。

三、二十一世紀社會科教材的呈現順序

二十一世紀的社會科是以培育學生使其能適應社會的為主要的目標,因此在教材的呈現順序上,應該以主張概念的介紹為軸,透過歷史、地理、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等學科介紹,來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至於反省思考的層,根據二氏的看法,由高而低,分成:

1. 認知能力。

2. 了解因果關係的能力(causality)。

3. 有效描述社會現象(validity of explanation)。

4. 應用的能力。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了解因果關係的能力、有效描述社會現象、社會

英文關鍵字: causality、validity of explanation、Society

參考資料

陳國彥博士著。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民國85年3月,頁56-58,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