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習得的無助性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習得的無助性


教育Wiki

習得的無助性

目錄

前言

雷可拉主張,他的真正的隨機控制組創立一個在制約刺激與非制約刺激之間沒有預測性價值的情境,因此不會發生制約作用。誠然,雷可拉及他人已演示在真正的隨機控制條件中未發生制約作用,但是或許他們正在注視錯誤的行為類別。

學者論述

西利曼已提出足以令人信服證據,即在雷可拉所謂的真正的隨機控制條件之下,動物誠然學習了很重要的事情。西利曼在分析中,首先指出,古典制約實驗中,有機體是無助的,牠習得的正是這種無助。為了解說動物習得無助是古典制約的結果,西利曼及其同僚把卡敏與雷可拉及華格納的實驗程序顛倒過來。西利曼最先不教導動物工具的反應,然後展示給牠們古典制約,他首先給予他的動物古典制約,「接著」試圖教導牠們工具反應。將實驗的程序顛倒過來,結果對動物的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梅爾、西利曼與索羅門報告許多先行設法教導動物工具反應的古典制約(以電擊為非制約刺激)研究。一致的發現是展示給動物一系列短暫的、密集的與不可防患的電擊,使動物不能接著去學習簡單的工具反應,就像跳過障礙物是為了逃脫或防患電擊一樣;進而言之,它與制約刺激如何和非制約刺激配對無關。研究發現,在實驗的第二階段,不管動物是否曾體驗過雷可拉所謂的正尚連鎖、負向連鎖或真正的隨機條件,牠們不能學習簡單的工具反應。

關鍵字
中文: 習得的無助性
英文:learned helplessness
參考書目

註1王文科(1989)。學習心理學,頁221。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