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聖巴托羅穆慘案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聖巴托羅穆慘案


教育Wiki

故事

在1570年第三次戰爭以後,出現過和平的可能。天主教的狂熱分子吉斯家族在宮廷裡失寵,取而代之的是希望找到解決方法的較為緩和的天主教徒。由於1570年8月簽訂的聖日耳曼赦令,雨格諾派佔據了強大的軍事上位置。他們控制了加固的城鎮拉羅歇爾,拉莫理泰(La Charité),科尼亞克,和蒙托邦(Montauban)。凱瑟琳·德·美第奇希望通過聯姻取得和平,曾提議她的兒子安如公爵(即後來的國王亨利三世)和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結婚。但是1571年,和平的希望粉碎了。魯昂三月的一個星期天,在天主教徒遊行期間,40個雨格諾派的教徒因為拒絕在聖體前跪下被殺。由此雨格諾派和天主教徒的關係惡化。當宗教改革席捲歐洲時,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也分裂成兩派,即維新教(主要是喀爾文教派,也稱胡格諾派)和天主教兩派。國王查理九世及母親梅迪契家族的凱瑟琳均屬天主教派,但貴族之間也發生了分裂。不久法國就陷入了激烈的內戰當中。1572年,所有胡格諾派首領都來到巴黎,參加新教派王位繼承人納瓦利的亨利(後來的法王亨利五世)的婚禮。在凱薩琳的同意下,指使天主教徒莫勒維爾(Maurevel)刺殺雨格諾派在巴黎的領袖,海軍將軍科利尼。但是僅僅使他受了傷。這次行動激怒了雨格諾派。在8月24日聖巴托羅繆日黎明前的幾個小時,科利尼和其他的12個雨格諾派領袖在巴黎被暗殺,這一系列的暗殺只可能是由高層策劃的,同時這也是普遍屠殺的信號。8月24日到9月17日,巴黎的暴徒看似自發的掀起了屠殺雨格諾派教徒的浪潮。 大部分的新教領袖,包括最高領導科利尼海軍上將漢好幾千名新教徒慘遭屠殺。1589年,亨利繼承法國王為,試圖制止衝突。雖然他同意做個天主教徒,但於1598年,他頒布「南特赦令」,允許拳法國信仰自由。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凱薩琳

英文關鍵字:Caterina Maria Romola di Lorenzo de' Medici

出處

P.S.胡懷/著。新世紀世界史百科全書,1995年出版,頁196。貓頭鷹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