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聚歛性思考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聚歛性思考


教育Wiki

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ord=%E8%81%9A%E6%AD%9B%E6%80%A7%E6%80%9D%E8%80%83


目錄

聚歛性思考

以舊有知識與經驗為思考的依據,是複製思考。對聚斂性思考而言,結論或答案只有一個,思考會被限制或控制,而循著獲得特定答案的方向進行相反地,進行擴散性思考時,你的大腦會恣意揮灑,搜尋所有的可能答案,這種思考模式常發生在沒有固定結論的時候。擴散性思考的特性是不受目標的束縛。你有足夠的自由,可以進行多方位的思考,推翻舊的解決之道,在必要時朝某方面突破、創新。愈能尋獲資源的生物體,成功的機率也愈大。

聚歛性思考名詞的來源

創造力的概念也許起源很早,但當代心理學對創造力的重視與研究,常歸功於季弗德(Joy Paul Guilford)的研究與倡導,並以他在1950年美國心理學會的會長就職演說為濫觴。季弗德的智力結構論,將思考歷程區分聚斂性思考(convergent thinking)和擴散性思考(divergent thinking)兩個概念。聚斂性思考指針對一個問題尋找一個可接受的最佳答案,擴散性思考指根據既有的訊息生產大量、多樣化的訊息。

創造性問題與記憶性問題

我們可以問一些沒有固定或標準答案的問題,亦即開放性的問題(創造性問題),以激發創造性思考。它與記憶性問題(如:Who? What? When? Where? )、聚斂性思考問題(例如:Why? How? )有所不同,因後兩者都有固定的答案。

擴散性思考與聚歛性思考舉例

思考分為聚斂性思考(主內)跟擴散性思考(主外)。擴散性思考譬如說「圓的東西有什麼?」,這問題可以想到許多答案,聚斂性思考則是給你「球、臉、太陽…等,想出他們的關聯?」,此答案便是圓。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