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聽力障礙兒童的特殊訓練課程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聽力障礙兒童的特殊訓練課程


教育Wiki

目錄

一、感覺訓練

指聽覺以外的感覺訓練,即視覺、味覺、嗅覺、觸覺等感覺。我們在學習事務時,基本上要利用這五官,但聽力障礙兒童在使用聽力學習上可能有困難,因此其他的學習管道,如視覺、味覺、嗅覺、觸覺就顯得相當的重要。所以我們要盡量訓練聽力障礙兒童的其他器官。以視覺為例,聽力障礙兒童可藉由讀唇來了解老師所說的話。

二、 讀話(讀唇)

是用眼睛看對方的嘴形變化來讀話,唯此種方法對同音字的辨識較感困擾,因此老師上課時說話要盡量放慢點,千萬不要背對學生講話,最好加上表情和隻體動作,以幫助聽力障礙兒童理解。

三、說話

前已述及聾子就是啞巴的觀念是錯的。聽力障礙兒童的發音器官並沒有問題,所以沒有理由說他們不會說話。只要給予訓練,聽覺障礙兒童仍有許多會講話的。

四、聽能訓練

是對重聽兒童施予聽能訓練,重聽兒童還有殘存聽力(residual hearing),若加以訓練的話可以聽得更好。例如聽到鳥叫聲時,他可能聽得不是很清楚,若告訴他這是鳥叫聲,以後他在聽到時就知道這是甚麼聲音了。聽過聽覺訓練,他們可以聽懂更多聲音。

五、 溝通法

聽障兒童之溝通方式大致可分為三大類,以下簡略說明之:

1. 口語:

此為1880年以後廣被推薦的聽障者溝通方式。

2. 手語:

是將語言化為手勢,再加上面部表情、或肢體動作的一種語言,語言學家已經承認手語是一種語言,因為他有特定的形式及語意。

3. 綜合溝通:

手語、口語都各有利弊,單獨使用似乎都不能完全滿足聽障者溝通的需要。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聽力障礙兒童的特殊訓練課程、殘存聽力

英文關鍵字:Hearing-impaired child's special training 、courses、residual hearing

參考資料

黃志成、王麗美、高嘉慧著。特殊教育,2003年4月,頁95-97,楊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