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脊髓損傷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脊髓損傷


教育Wiki

脊髓對人體的功能好比是一個全方位的信息交換站,它將腦部的訊息傳達給身體的四肢及內臟,同時也將身體各部位的訊息回傳給大腦。一旦人的脊髓受損,往往會造成患者的重大傷殘。

造成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的原因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外傷性的脊髓損傷,台灣約有一半以上的病例是因車禍所導致,其次為高處掉落、重物壓傷、運動傷害(如跳水)及刀槍傷;另一為非外傷性脊髓疾病,通常是因腫瘤、血管病變或癌症等原因引起的患病部位腫脹,進而對脊髓神經造成壓迫,使得脊髓無法再恢復正常功能。脊髓損傷以男性為主,男女性患病比例約為5:1。脊隨損傷會導致患者兩下肢麻痺、四肢麻痺和自主神經失調,進而引起的生理問題包括:運動感覺機能障礙、排尿排便困難、呼吸機能障礙、性功能障礙等。

一、 症狀

脊髓損傷後產生的症狀,一損傷部位的高低以及損傷的嚴重性而有很大的差別。臨床上可分成下列幾項:


1.兩下肢麻痺:

脊髓受損部位在胸腰部而造成兩下之及需幹運動及感覺傳導受阻礙,這種阻礙可能是完全性的,即任何信號都無法通過叫做「兩下肢完全麻痺」。也可能是不完全性的,即意外或疾病後仍有部分的運動及感覺的傳導存在,叫做「兩下肢部分麻痺」。


2.四肢麻痺:

指神經傳導阻礙存在較高的頸部,使四肢〈雙手、雙腳〉都受影響而失去運動或感覺的功能,因同時會有呼吸機的麻痺而引起呼吸動作受限制,同時咳痰的動作不易進行。


3.自主神經失調:

因為人體的脊髓神經掌管部分的自主神經功能〈包括心跳、血壓、排汗、大小便控制和性功能〉。所以脊髓損傷常會造成大小便失禁、體位性低血壓以及性功能失常等。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脊髓損傷

英文關鍵字: spinal cord injury

參考資料:

周俊良著。幼兒特殊教育導論, 2006年10月,頁278-279,華書局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