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腦力激盪術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腦力激盪術


教育Wiki

腦力激盪術(brainstorming)

目錄

理論原則

腦力激盪術(brainstorming)是由奧斯朋(A.F.Osborn)所創,其主張團體內的討論人數應該做有效的控制,不宜太多人但也不宜太少人,因此取出最適當的分組人數為六到十二人,進而大家透過面對面的方式,圍圈來討論議題,以及其解決方法。而在活動進行當中,應有領導人原來帶領大家,其主要負責工作為強調以下四項原則:自由權、創新思考、組合以及合併、大量主意。

1.自由權

任何人都有發表意見的自由權,不得批評或反對別人所提出的意見,應該給予尊重。如此規定是希望每位成員皆能在無壓力的團體氣氛下,分別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不受外在因素而影響。

2.創新思考

鼓勵大家擺脫傳統思維,盡量提出具有創新並且挑戰傳統思維的看法,此主張即為自由運轉(free wheeling),透過這樣的模式,希望組員能提出異想天開的看法,進而激勵團體組織內的想法以及思考。

3.組合以及合併

主張應採組合以及改進兩者併用的模式,利用別人提出的建議以及自己的想法,來做一個組合,如有相衝突之處,也可盡量做改善,產生出另一個新的構想,這樣的原則下,希望組員能利用別人的意見來激發出更多的靈感,以利團體討論的效果。

4.大量主意

鼓勵大家多提出意見,不要覺得方案已經夠多,則停止思考,對於大家的意見抱持著數量越多越好的態度,如此一來,手中握有大量的意見當作參考資料時,大家所做出的決定,其好主意的可能性自然而然也提升許多。

綜合討論

當秉持著上述四項原則後,應在會議進行過程中,對於發言者的每項意見皆予以紀錄,並且當討論進行到尾聲時,再由組內排出每一項意見的可能性高低,進而列出可能性由高而低的依序意見,最後再分別討論其優點及缺點,並且透過紀錄而做出結論,如此一來,即可綜合出最後的討論結果,並且找出一個最適當,且可行性極高的解決方案。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腦力激盪術

英文關鍵字: brainstorming

參考資料

註1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頁109。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