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自卑情結(inferiority_complex)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自卑情結(inferiority_complex)


教育Wiki

目錄

自卑情結之意涵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會對自己所在的地位,希望能夠再有所改進。當我們感到自卑,我們會奮而追求成就來克服這種自卑感,自卑感本身並不是病態的,它是人類地位增進的原因,所有人類的文化進展都是以自卑感為基礎。當自卑感阻礙了追求成就,或是擴大到令人無法忍受的程度時,就會形成自卑情結。阿德勒說明自卑情結是一種過度的自卑感,它會使人尋求輕易獲得的補償和欺騙自己的滿足,同時也誇大困難,喪失勇氣,堵死了通往成功的道路。例如當一人面對是否要離職的生涯問題時,他感到無力且表示他無法做出決定來解決這個問題,此即自卑情結。

兒童的自卑情結

在談到兒童的自卑情結時,阿德勒認為所有兒童因為他們和成人在體型和力量上的差異,會產生一種相對的自卑感。兒童會認為自己是處於弱勢地位,覺得自己身材矮小又力量微弱。自卑感的導因,可以追溯到器官和身體的缺陷,也可能導因於家庭缺乏慈愛關注或管教太嚴厲。每個孩子都需要大人的引導,培養自尊與自信。老師和家長可以藉由瞭解孩子的自卑情結,來理解孩子不適應行為背後的動機和目的,並以鼓勵來幫助孩子滋生出勇氣,以面對問題的方式克服其自卑情結,進而擁有自尊和自信,改善不適應的問題行為。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自卑情結英文關鍵字: inferiority complex

參考資料

1. Alfred Adler (1976). 自卑與生活(葉頌姿譯)。台北:志文。(原著出版於1929)

2.Alfred Adler (2006). 兒童的人格教育(彭正梅、彭莉莉譯)。上海市:上海人民。(原著出版於1930) p.53、64

3.Alfred Alder (1987). 自卑與超越(黃光國譯)。台北:志文。(原著出版於1932)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