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自我效能感理論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自我效能感理論


教育Wiki

目錄

自我效能感理論
理論原則
在個人自我知識和自我規約的各個層面看來,自我效能感可能是影響個人日常生活最有力的因素。所謂自我效能感是個
人判斷他自己是否具有潛能來組織和執行一連串的行動,以便達到某一程度的工作表現,換句話說,自我效能感就是個人
覺得自己是否有能力做好一件工作的整體性判斷。例如,一位數學教師認為他有辦法把高三學生的微積分課程教學,這樣
的信念便是對自己效能感的判斷。同樣地,具有高度自我效能感的校長可能就會認為他們對於學生的學習成就可以具有正
面的影響力,或者是他們會在學校中特別強調知識性的學習。我們必須要注意到,自我效能感的信念和因果關係的歸因有
所不同,歸因所重視的是過去的經驗,自我效能感的知覺則是代表個人認為自己在未來是否能夠達成一定程度工作表現的
期望。(註1)
自我效能感與動機
自動效能感的信念之所以和動機有關是因為這個信念會決定個人對工作目標高低的設定、個人所願意付出的努力程度、
碰到困難時要堅持多久以及對於挫折的忍受程度。越是相信自己具有潛能的人,他們會付出更多的努力,也會堅持較久。
人們通常都會避開那些超過自己潛能的工作或是情境,而會去找那些自己判斷自己能夠處理的工作。高度的自我效能會為
個人帶來下列的影響:願意去承擔工作並且持續到底、會對工作或是情境加以選擇、會把焦點放在問題解決的策略上、不
會有恐懼和焦慮感、會有正面的情緒經驗;而這些都會影響個人的工作成果。因此,具有相同的技能而自我效能信念卻不
一樣的兩個人,他們的工作表現可能會不一樣,因為他們在不斷變動的情境中使用他們技能的方式並不一樣。
參考書目

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林明地、王如哲、王瑞塢、江芳盛、何宣甫、李安明、林純雯、張明輝、湯堯、黃宗顯、簡玉敏、謝文豪、魏惠娟譯)(民92)台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原著出版年:2003年)。p.185~186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