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自然典範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自然典範


教育Wiki

目錄

自然典範(naturalistic paradigm)
'自然典範(naturalistic paradigm)是本著自然主義系統理論的看法,認為世界萬物都是動態的,其組成的每個部分都是相互關聯,不可分割(註一)。因此所欲研究的事件與現象,不可能從母體中獨立分割出來,研究者必須親自進入所欲研究變項所處之環境,去深入了解其背景,才能發現真相。換言之,此現象或事件,只有存在於其所屬的情境中,才能彰顯其意義與價值,所以自然典範的研究目的,在於了解現象主體的意義,強調個別性的深入了解。
自然典範的論點
1.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無法完全切割獨立,因此研究者需要深入被研究者的情境中去研究。
2.因為情境背景不盡相同,因此單一樣本的研究結果,不宜全盤套用到其他個體或群體上。
3.研究前不需事先提出研究假設以供驗證,因為任何變項的情境有所不同,難以歸納出有意義的理論與假設。因此要根據現實情境中所蒐集的各項資料來進行研究,研究者也應無先入為主的觀念。適合此種論的研究方法稱為質性研究。
自然典範的研究步驟
1.蒐集大量相關資料
2.檢查並印證資料
3.調查並進行活動
4.產生結論
自然典範的研究方法
1.花費足夠時間從事研究:時間可以使研究者融入被研究者的情境背景中,使被研究者消除疑慮,提供真實資料。足夠的時間,也讓研究者擁有自我檢視的機會,反覆檢視自己是否持有偏見或錯誤的態度。
2.多角度研究:研究者應採用多元方法來蒐集資料,例如:晤談、問卷、觀察、被研究者的自我報告、文件分析等,以較多元的角度進行資料蒐集,並且彼此驗證,其客觀性較佳。因此如果研究者持有偏見,或事被研究者的態度逃避,都會影響研究結果的真實性與客觀性。
3.與同僚之間的討論: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自然典範方法的研究者需要融入被研究者的情境背景,因此經過一段長時間的研究後,有可能會因為主觀因素而錯失重要訊息或進入錯誤方向,此時最好能夠暫時遠離情境,並與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同僚討論,使研究者暫時抽離情境、清醒腦袋,同僚也可針對研究提出疑問與建議。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自然典範
Keyword:naturalistic paradigm
參考資料
謝文全(2012)。教育行政學(四版)。台北市:高等教育。P.012-015。(註一)
秦夢群(2011)。教育行政理論與模式(初版)。台北市,五南。P.12-26。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