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自然系統模式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自然系統模式


教育Wiki

自然系統模式(natural systems approach)

因為目標中心模式將組織視為一種理性的封閉系統,忽視組織的動態性質,於是Yuchtman & Seashore(1967)等人乃提出了自然系統模式,認為組織就是「完整的行動體,是獨立自主的,但和環境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關係,主要是來自於資訊和資源互換而來。」(seashore, 1983)所以資源的取得和資訊的交流是達成組織的充要條件。
由此可以知道:自然系統模式重視組織的動態性和開放性,而且組織的需求也不是少數目標所能界定。因此,溝通協調在自然系統模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後也成為評量組織效能的重要指標之一。
因此,自然系統模式對於組織的健康和生存(organizational health and survial)極為重視。所以,為了使組織能夠生存,就必須注意足夠的資源流動、開放而流暢的溝通、高昂的士氣、參與式的問題解決。於是,士氣、共識、革新、適應能力即成為評量學校效能的重要指標之一。教職員的素質、整個教學課程、心理氣氛、組織氣氛、人際關係、溝通過成、決定過程、資源和設備、學區和社區的支持等就成為本模式組織的重要結構。
一般而言,自然系統模式比起目標中心模式是較複雜,而且也應用不易,因為這種模式所訂的效能指標,並不一定會是達成組織目標的因素;再則,該模式過於重視資源的獲得,也可能忽略了學校所要達成的目標─發揮教育功能,培育健全的國民。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自然系統模式
英文關鍵字:natural systems approach
參考資料
吳青山著。學校效能研究,1998年二版,頁32-33,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