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良渚文化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良渚文化


教育Wiki

良渚文化

「良」,好也;「渚」,水中間的小塊陸地也,而「良渚」則意謂魚米之鄉,位於中國浙江省嘉湖平原之上,屬於餘杭,緊鄰杭州,為一魚肥稻香之地。良渚文化屬於新時代時期,而其存在的年代約落在五千三百年年前至四千兩百年前之間,以其大量出土的玉器而聞名,包含圓盤玉的「壁」、柱狀玉的「琮」等各式玉器。良渚文化與馬家濱文化、崧澤文化之間具有完整的地層疊壓關係。進而確立太湖流域的新時代石器文化發展的序列。(註1)

良渚文化距今約五千三百年至四千兩百年間,以稻作農業作為其經濟運作之基礎,而陶器、石器、漆器及絲麻紡織業等皆已相當發達。

良渚文化玉器

良渚文化遺址所出土的玉器以透閃石、陽起石等軟玉為主,屬於真玉,少數有個別的蛇紋石、絹雲母等假玉。在良渚文化當時尚未有金屬器,然其玉器的雕琢技術已相當高超,以熟稔陰文線刻、淺浮雕、半圓雕、透雕等多種技藝,圖案花紋等均相當勻稱而和諧,且其整體結構相當完整而嚴謹。(註2)

良渚文化的墓葬

良渚文化所出土的大型墓地通常建築在人工的高土台之上,隨葬物有陶禮器、玉器等,而或其上有類似文字的刻符。然而,在平地的小型平民墓地,則主要為陶器,幾乎無玉器。由此可見,在良渚文化的社會下,大致已經形成一定程度的宗教和政治體制。

參考書目

註1:通鑑文化編輯部,《消失的古文明》,新北市:生活品味文化,民95,頁37-38。

註2:陳雪良,《中華遠古文明之謎︰中國人從哪里來》,文匯出版社,2013。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良渚文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