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茯苓菜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茯苓菜


教育Wiki

目錄

茯苓菜 Dichrocephala latifolia DC.

基本資料

科別:菊科
別名:魚眼草
類型:一年生草本
植株大小:20至35公分高
生育環境:平地至中海拔山區都有分佈
花期:春至秋
莖的特徵:全株直立且披有短毛,多分枝
葉的特徵:互生,莖下方的葉有長柄,羽狀分裂;莖上方的葉小而分裂
花朵著生位置:頂生或腋生,頭狀花序成總狀排列;雌雄同株
顏色及大小:白綠中帶黃;直徑3至5釐米
花被:外圍舌狀花,中央為管狀花
柱頭及子房:2裂;長橢圓形
果實型態:瘦果

菊科植物

絕大多數為草本或灌木,只有極少數呈樹木狀;菊科植物適應力非常強,從海濱、平地至高山,從赤道到極地幾乎都有他們的蹤跡,大部分都喜歡向陽的開闊地,且憑著旺盛的繁殖力而成為各種新闢地或火燒地的先驅植物。
本科植物是雙子葉植物中數一數二的大家族,全世界約有1000屬、20000種以上,而在台灣約有70屬、180種。<註1>

魚眼草

因茯苓菜的頭狀花就像一顆魚眼,故又稱魚眼草,但因他的花序帶有長柄,也有人笑稱是蝦眼草或蟹眼草。
茯苓菜喜歡生活在有人煙的地方,例如庭園或菜園附近,因土壤通常都比較潮濕且具有養分,使得他們可以成群成片的生長。

藥用

整個植物體皆可入藥,可排膿止血、清熱解毒,可食可藥,益處多多。<註2>


食用

春至夏季皆可採食,但以春季最佳。幼苗以及嫩莖葉可當一般蔬菜料理,葷炒、素炒或煮湯皆可,具有細香,是野菜中的美味。<註3>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茯苓菜
英文關鍵字:Dichrocephala latifolia DC.

參考書目

註1:台灣野花365天春夏篇55頁,張碧員及張蕙芬著,大樹文化1997年8月出版。
註2:台灣自然大系珍藏版,台灣的常見野花第一輯23頁,鄭元春著,渡假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
註3:台灣野菜圖譜,食野之苹54頁,凌拂著,時報文化1995年出版。
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84317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