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名稱:葉石濤
教育Wiki
目錄 |
生平
民國十四年出生台南。人稱「石濤仔舍」。因先祖經商致富,是府城有名的地主家庭,民國二十七年,考上台南州立第二中學,閱讀許多世界文學名著,尤其是法國文學、舊俄文學,同時也廣讀社會科學和社會主義。中學三年級,創作處女作『媽祖祭』投稿張文環主辦的「臺灣文學」,未蒙刊出。四年級創作『征台譚』,投稿日人西川滿主持的「文藝臺灣」,仍未獲刊出。
民國三十二年,春天,中學畢業,再度寄出日文小說『林君寄來的信』,這次總算在西川滿主編的「文藝臺灣」發表「處女作」,四個月後,又發表小說『春怨』。這兩篇作品,寫出少年浪漫的情愫,深受喜愛異國情調、藝術至上的西川滿欣賞。它反映台灣青年在皇民化運動中,已經完全認同問題。他無視文學的社會性,也不知道文學的時代使命。他華麗、耽美主義呈現一種「異味」。
他曾受聘「文藝臺灣」擔任助理編輯,因而與西川滿的「外地文學」關係密切。這個階段,由於不瞭解殖民地統治下,台灣民眾被欺凌的真實生活,並堅決相信在藝術無國界,和當時以台灣人為主的「臺灣文學」,關係惡劣。民國三十三年,光復前一年,他因戰事越來越激烈,對自己的文學態度有所反省與批判,並和西川滿齟齬,遂辭去工作,回台南任台南立人國民學校教師。戰爭末年,被迫征召入營為帝國陸軍二等兵。這段期間,他埋頭閱讀有關臺灣新文學的各類書籍,從此發願,為發揚臺灣新文學,堅強的民族精神而奮鬥。光復初期,他從日文到中文,從異國人重新作為中國人,以及其他社會與生活種種適應,他以雄心壯志克服,很快的就掌握新時代的脈動。然而民國三十六年,二二八事件,許多作家死的死、逃的逃、或者灰心停筆,另謀出路,這個悲劇對臺灣文化人,嚴重的斲傷…此時的作品有『河畔的悲劇』『來到臺灣的唐‧芬』『娼婦』『天上聖母的祭典』『梅禮美的卡爾們』『莫里斯尼奧斯基的遭遇』…共十三篇。從創作的風格而言,無多大的改變,仍耽溺於浪漫的異國情趣。內容則擴大了官逼民反的主題。他努力想轉向寫實主義。此期,不管描寫抗荷、抗清、抗日、或二二八事件之後的逃亡,都是對國民黨政權的不滿,發抒內心哽塞的情懷…民國四十年,二十七歲的時候,受到莫須有的牽連,鋃鐺入獄,民國四十三年出獄,景色依舊在,面目已全非,他蒼白、迷惘…
民國四十四年,他重回小學任教。像所有臺灣文化人,從此效「金人緘口不言」。民國五十四年,辭教職,再進修,封凍了十五年的寫虫,才又抖擻重新出發。從此將近十年,他又是小說、又是評論,完成了臺灣文學史,以及他個人最圓熟的重要作品。如『臺灣文學史』『葫蘆巷春夢』『羅桑榮和四個女人』『鸚鵡與豎琴』『葛瑪蘭的柑子』…
經過多次文學心靈的轉變,他仍脫不去濃濃的「異味」。充滿浪漫氣息的人生嘲謔,仔細品味才能發現他幽默筆觸,所要遮蓋的是一顆哭過長夜,深沉得可怕的靈魂。這和葉先生的外貌一樣,一襲笠子,一雙白布鞋,誰又想到他原是賈寶玉那樣的荒唐少年?正如他會把悽慘的牢獄故事說得令人捧腹噴飯,這種滑稽突梯構成他的小說綿密性格…」民國五十八年,獲頒中國文藝獎章評論類,他在文學批評的成就,正式獲得肯定。六十九年,獲頒第一屆巫永福評論獎,確立臺灣評論界泰斗的地位。此後他以評論家兼小說家的身份,率先倡導寫實的鄉土文學。由於他跳脫不出耽美風格,氾濫的性場面,整體組合的異味,所以此期,創作有『汲古夢』『鬼月』『墓地風景』『葬禮』都雜揉寫實與幻想、趣味與玄奇,風格頗似近年受國際注目的「魔幻寫實」。2008年12月11日病逝於高雄市榮民總醫院。
文學觀點
反映社會,保存文化歷史。葉石濤先生說:「我寫作的使命只有一個,就是建立台灣文學。每一個國家都應該有每一個國家的文學,如果想證明台灣的存在,就必須寫出台灣的歷史,一來,它可以把台灣的時代及社會變遷清楚的表達出來;二來,它可以有效地保存台灣人的文化、思想演進的情況。我的使命,便是明確的定義台灣有台灣自己的文學。」
著作
《媽祖祭》,1940年。
《征台譚》,1941年。
《熱蘭遮城陷落記》,1946年。
《殖民地的人們》,1947年。
《噶瑪蘭的柑子》,三信出版社,1975年6月。
《採硫記》,龍田出版社,1979年。
《卡薩爾斯之琴》,東大圖書公司,1980年10月。
《西拉雅族的末裔》,前衛出版社,1990年3月。
《台灣男子簡阿淘》,草根出版公司,1990年9月。
《台灣鄉土作家論集》,遠景出版公司,1979年3月。
《台灣文學史綱》,文學界雜誌社,1987年2月。
《一個老朽作家的五十年代》,前衛出版社,1991年7月。
《府城瑣憶》,派色文化出版社,1996年2月。
《追憶文學歲月》,九歌出版社,1999年8月10日。
《西川滿小說選(1)》,春暉出版社,1997年2月。
《葉石濤全集》台灣文學館、高雄市文化局出版 2008年
全集1-小說卷一
全集2-小說卷二
全集3-小說卷三
全集4-小說卷四
全集5-小說卷五
全集6-隨筆卷一
全集7-隨筆卷二
全集8-隨筆卷三
全集9-隨筆卷四
全集10-隨筆卷五
全集11-隨筆卷六
全集12-隨筆卷七
全集13-評論卷一
全集14-評論卷二
全集15-評論卷三
全集16-評論卷四
全集17-評論卷五
全集18-評論卷六
全集19-評論卷七
全集20-資料卷
評價
鍾肇政、葉石濤被文壇譽為「北鍾南葉」,一客家、一閩南,兩人都屬牛。葉石濤曾比喻兩人有如兩頭勤耕的台灣牛,一輩子都辛勤地在耕耘台灣文學。兩人也都著作等身,享譽文壇。 光復後兩老都經歷從日文到中文書寫的艱辛過程,而葉石濤的「台灣文學史綱」,是戰後第一本台灣文學史著作,鍾肇政也讚譽葉石濤是台灣文學研究的奠基者。
引用參考
http://www.pts.org.tw/~prgweb1/2000/writer2_07.htm公共電視台_作家身影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1%89%E7%9F%B3%E6%BF%A4維基百科
http://www.sootw.com/bbs/20090118/6335.html
責任編輯:語二甲109702107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