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立克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葛立克
教育Wiki
目錄 |
學說觀點
葛立克承繼科學管理的研究途徑,擴充了組織的基本功能。他特別強調的問題是:行政主管的工作究竟是甚麼?葛立克以七個字的字首組成的單字”POSDCORB”以為回答,也就是說,他認為行政的程序包括:計畫、組織、用人、指示、協調、報告及預算等七個步驟。(註1)
學說原理
葛立克對於行政管理人員提出三個重要的原理,即:
- 1. 分工:對於行政管理人員而言,工作劃分原理是相當重要。依照分工的概念,一項工作如愈能細分,則愈見專精具體,而工作者亦就愈具效率。為輔助分工更見效果,應把若干部門予以組合而成為職務,並將若干職務統屬在某一部門之中,分工雖然難免重疊衝突的情形,但分工及部門化實為管理之所需。
- 2. 控制幅度:每一行政管理人員宜負責督導多少的工作者,亦即行政人員的控制幅度就應以多大為宜,乃是行政管理的第二個重要原理。由上而下的戲分,每一工作單位均應受到視導,且應與其他工作單位相協調。控制幅度以五至十人最適合,亦即每位行政管理人員所應視導的部屬以五到十人為主,這雖是一個經驗法則,但迄今仍為建立行政組織時所廣泛應用。
- 3. 職位同質:職位同質是行政管理的第三個原理。依照葛立克的看法,任何單一部門可照以下四個方式中的任何一個,將同質的職位組合而成:那就是,主要目的,主要過程,處理對象和工作地點。(註1)
關鍵字
- 中文:葛立克
- 英文:Luthher Gulick
參考書目
註1:黃昆輝(1988)。教育行政學,頁68-69。東華書局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