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蕺菜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蕺菜


教育Wiki

目錄

蕺菜 houttuynia

基本資料

科別:三白草科
別名:臭腥草、魚腥草
類型:多年生草本
植株大小:約15至30公分高
生育環境:低海拔林緣路旁潮濕處群體生長
花期:5至7月
莖的特徵:略帶紅紫色
葉的特徵:闊卵狀心型,葉柄多為紅色
花朵著生位置:頂生,穗狀花序
苞片:總苞片4枚,白色倒卵形
類型:雌雄同株
顏色與大小:淺黃色,花穗1至3公分長
花莖:總花梗2至3公分長,小花無柄
雄蕊及子房:花藥淺黃色,雄蕊3枚;3裂
果實型態:球型蒴果<註1>

可愛的花

常有人說臭腥草雖然有令人害怕的味道,但他的花還滿可愛的嘛!白色的花瓣與黃綠的花蕊比起很多只能開出細小花朵的野草強多了。
但其實那白白的並不是花瓣,而是位於花序下方的總苞片,那像花蕊的東西根本就是他的一朵朵小花、有雄蕊也有雌蕊;這正確的知識沒仔細觀察可還真容易讓人誤會。

又臭又有藥效的蕺菜

有匍匐性根莖的蕺菜,只要輕碰它一下,它立刻就會散發出令人難以忍受的腥臭味來保護自己。
整株蕺菜都可以拿來當解毒劑及利尿劑,對水腫、瘡癬及婦科疾病等均有卓效,鄉間很多人家的屋角都有種他來以被不時之需。<註2>

食用

全株可食,嫩葉燙食,煮湯尤佳;
新採根莖或乾品均可熬汁,煮沸後以小火滾十來分鐘即可去腥臭味,離火前加點野薄荷增味,濾清後加入冰糖作為健康飲料,健腎利尿、去腫解毒、美容肌膚,
日本人甚至取新葉揉搓後絞出新汁,加入活性維他命E油或小麥胚芽油即可作成天然化妝水,冷藏於冰箱長期使用可美白肌膚、消除褐斑,在日本是雀斑婦女的天然聖品。<註3>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蕺菜
英文關鍵字:houttuynia

參考書目

註1:台灣野花365天春夏篇109頁,張碧員及張蕙芬著,大樹文化1997年8月出版。
註2:台灣自然大系珍藏版,台灣的常見野花第一輯115頁,鄭元春著,渡假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
註3:台灣野菜圖譜,食野之苹150至155頁,凌拂著,時報文化1995年出版。
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84324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