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藍蔭鼎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藍蔭鼎


教育Wiki

目錄

生平

藍蔭鼎,生於民國前八年,卒於民國六十八年,年七十七(1903年10月3日-1979年2月4日),台灣畫家,出生在台灣宜蘭縣羅東鎮,祖籍福建漳州,曾在1941年改名為「石川秀夫」,最高學歷為日本藝術學院哲學博士。他曾師事石川欽一郎,著名作品有「養鴨人家」(1966年,倫敦劍橋美術館收藏)。1971年,歐洲藝術評論學會以及美國藝術評論學會將他選入第一屆「世界十大水彩畫家」之一。

有學者認為他是台灣美術史上的「孤星」。《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作者謝里法這樣形容他:「(藍蔭鼎)雙腳踩的是鄉野的泥土,雙手沾的卻是社會最上層的光和彩。」藍蔭鼎堅持,農村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生活;作為水彩畫大師,他眷念於家鄉的萬般景物,他始終堅持鄉土路線。

有別於其他台灣畫家,藍蔭鼎曾任聯合國藝術委員、中華民國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委員。1960年代晚期和1970年代,藍蔭鼎曾於台灣電視公司(台視)和華視文化公司(當時中華電視台母公司)出任要職,曾任華視文化公司暨中華電視台董事長。他在畫作之外的文學作品,以《宗教與藝術》、《藝術與人生》、《鼎廬小語》這三本書最為知名;《鼎廬小語》中的一篇文章〈飲水思源〉,曾被國立編譯館收錄於台灣的《國民中學國文》教科書第一冊第十九課,屬於選讀篇目。

作品特色

作品真摯感人,充滿對人間、土地的關懷。

著作

散文集《鼎盧小雨》、《鼎盧閒談》,畫冊《畫我故鄉》。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藍蔭鼎[1]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

109702211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