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蘇轍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蘇轍


教育Wiki

蘇轍(1039─1112)字子由,晚年自號潁濱遺老,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 眉山〉人,他是蘇洵的第二個兒子,大詩人蘇東坡的弟弟,世稱「小蘇」,與父兄並稱為「三蘇」,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生平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轍19歲,與兄蘇軾同榜中進士,當時主考官為歐陽修[2]。進士及第後,母程氏病卒,旋即返家守喪,期滿赴京候官。留京期間,曾拜謁歐,欲與韓琦會面,寫了一篇〈上樞密韓太尉書〉;23歲舉直言極諫科時,因其〈御試制科策〉中指斥仁宗歌舞飲酒,優遊無度,不問朝政,不恤民情,以出言不遜被列為下等,授商州(今陝西商縣)軍事推官;神宗即位,反對青苗法,認為地方官吏從中漁利,因而上書建議,得罪王安石,出為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市)推官。元豐元年(1078)蘇軾因為作詩譏諷時政獲罪,幾至於死,轍上書請求以自己的官職為兄贖罪,被貶為筠州(今江西省高安縣)監鹽酒稅。元佑元年(1086)宋哲宗即位,司馬光等舊黨人士當權,廢新法,召蘇轍入京為司諫,時年48。紹聖元年(1094),新黨又得勢,於是蘇轍屢遭貶官,遷徙不定。徽宗時,已是晚年,退居許州(今河南許昌市),在潁水濱築遺老齋,自號潁濱遺老。後蔡京掌權,又降朝議大夫,蘇轍閉門學禪,並整理己之著作,以自遣餘日,卒後追謚端明殿學士,後又追謚文定。

軼事

蘇軾一天帶著年少的弟弟蘇轍遊巫山。山上一位老道聽說神童蘇軾光臨,便想當面考考他。老道出了個異字同音對:「無山得似巫山好。」蘇軾不假思索,立即對出下聯:「何葉能如荷葉圓?」老道連連稱好。 誰知,蘇轍在一旁卻說:「兄長的下聯對得還不甚工穩,不如改一改。」蘇軾問:「怎麼改?」蘇轍便念道:「何水能如河水清?」 蘇軾和老道一聽,以「水」對「山」更工穩,齊聲叫好。蘇轍也因改對而遠近聞名。蘇轍同蘇軾去考試。當時主考官韓琦就說了。怎麼來了這麼多人,有蘇轍蘇軾倆兄弟,別人還來攙和什麼熱鬧。後蘇轍病重,眼看是要耽誤考試。韓琦求皇上延後考試時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