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蘭德變革動因模式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蘭德變革動因模式


教育Wiki

變革動因模式(rand model)

這個模式是由蘭德社團,在對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70年代四項主要課程計畫的評價過程中形成的。研究人員根據他們的調察結果得出結論:在學校決定採納新的課程計畫之後,課程變革的主要障礙存在於學校的組織動員之中,困難在於人們已經習慣於原來的一套做法。根據這一原因,蘭德模式強調在課程編製過程的各種階段(尤其課程實施階段)中的組織變數,無論是支持性的還是抵制的,都要予以注意。
蘭德模式認為變革過程包括三個階段:(1)發起階段;(2)實施階段;(3)合作階段。在發起階段,課程變革的領導者,要努力使大家支持預期的課程變革。領導者一旦獲得了大家的支持,課程變革活動便進入了第二階段,即實施階段。在這階段中,需要對新的課程計畫的重點和要點做出適當的調整,以調應本校的情況。因為這個模式的基本假設是:課程實施的成功,取決於課程變革的特徵、教學和行政管理人員的能力、社區環境以及學校組織結構等因素。在合作階段,所實施的新課程計畫已成了現行課程的一部分,領導者要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物力,以便新課程能按既定方式繼續下去。由於課程實施通常是指把新的課程計畫付諸實踐,所以必然會和課程實踐中已有的做法有所不同,即必然要做出某種變化。因此,把課程實施界定為變革也未嘗不可。不過,課程實施,無疑還有正確貫徹落實新課程計畫目的之意圖的一面,因此,把課程實施界定為教學,也有其道理。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變革動因模式
英文關鍵字:rand model
參考資料
施良方著。課程理論,1999年初版,頁169-170,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