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處理層次論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處理層次論
詞條名稱:處理層次論
教育Wiki
- 處理層次論(levels-of-processing-theory)(Craik,2000)也是廣被接受的訊息處理模式。Craik認為:人在處理刺激時,處理的層次有可能不同,處理得越徹底的訊息越容易被保留。(註一)
目錄 |
處理深度(depth of processing)
- 在認知心理學中,只從表層編碼進行到抽象編碼的一個向度,沿著這一個向度,若是對刺激作進一步的處理,則處理的「深度」就越大。每一個層次都會比前一個層次進行更深、更抽象的分析,而處理的深度越大,該訊息就越能儲存在記憶中。(註二)
記憶三階段
- 1.感覺記憶:指引起感覺之刺激消失後瞬間留下來的記憶。又細分為視覺器官產生的形象記憶和聽覺器官產生的聲象記憶。
- 2.短期記憶:指初次接受的訊息在沒有機會重複練習的情況下,能保持20-30秒的記憶。
- 3.長期記憶:短期記易的訊息在經複習並加入心理運作後,形成長期記憶。
- 按處理層次論的解釋,三階段記憶中對刺激所進行的處理有其高低之分,品質的優劣將決定於心理上對訊息處理的層次。層次越身者,代表編碼越完整,日後輸入至長期記憶也能更加深刻完整。(註三)
淺層處理
- 只達到感覺或知覺的地步,在感覺記憶及短期記憶階段形成形碼或聲碼,經由機械式不斷複習而形成長期記憶。
深層處理
- 在記憶時同時能體會其中的情義等情感層面,並輔予心理運作,並匯入長期記憶,則稱為深層處理。故即使是平日熟悉且時常接觸的事物也未必容易記憶,如天天使用的硬幣圖像,一般人是無法仔細描繪;平日穿脫的襯衫,也無法記得上面有幾顆鈕釦。
參考資料
- (註一)Robert E. Slavin著:《教育心理學》,台北:學富文化,2010年10月初版。頁216-218。
- (註二)Authur S.Reber著:《心理學辭典》,台北:五南圖書,2003年5月初版。頁238。
- (註三)張春興著:《現代心理學(重修版)》,台北:東華書局,2009年7月初版。頁190-215。
關鍵字
- 中文關鍵字:處理層次論
- 英文關鍵字:levels-of-processing-theory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