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虛構目標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虛構目標


教育Wiki

虛構目標(fictional goal)

生活型態是指個體對其生命與生活的基本傾向,基本上是受到私人邏輯所影響,為了應付日常生活的各種挑戰,個體形成一套獨有的生活計畫。除了出生序之外,Adler認為整個家庭環境或家庭氣氛對一個人成長的影響亦不容忽視,這其中又以個人所形成對自己及周遭的主觀看法最具影響。Adler把這些主觀看法稱為「虛構的目標」,認為自己應該要怎麼做才能受歡迎、覺得安全、有優越感以及歸屬感。這些虛構的目標通常來自三個不良的成長環境,分別事一出生即有身體或心智上的缺陷、被大人過度寵愛,或是在心理或生活上的被忽視,這些成長背景會造成以下的一些謬誤:
1.過度類化:將每件事過度類推。
2.尋求永不可能的安全感:一直想取悅他人、順從他人以獲得別人的讚許,進而讓自己有安全感。
3.錯誤詮釋生活及生活的要求:像一個工作狂一樣,有這種虛構目標的人認為,生活只是永不止息的工作,不允許自己有絲毫休息的機會。
4.貶低自己的價值:對自己持悲觀消極的看法,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不可能有任何成就。
5.錯誤的價值觀:如「為達目的必須不擇手段」、「人的一生必須無時無刻都追求第一,否則就是一個失敗者」等價值觀均是。
反過來說,Adler提出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議個體應將三個生活任務處理好:一是友誼;二是工作;三則是愛情。Mosak和Dreikurs在一句Adler的理論架構,發展出地四與第五個任務,分別為:第四是個人與宇宙、上帝或更高層權力有關的靈性自我;第五則是個體能夠成功地把自我當成是主體,也可以把自己當成是客體。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虛構目標
英文關鍵字:fictional goal
參考資料
王文秀、田秀蘭等人著。兒童輔導原理。1997年初版。頁104。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