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蝸牛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蝸牛


教育Wiki

目錄

蝸牛(snails)
蝸牛爬行的方式是靠富足肌肉形成波濤狀的起伏,用來推動身體前進,並且體內會分泌出一種黏粘的液體,來使潤滑腹部和足部,緩緩前進,也因此只要蝸牛行走過的地方,都有一層白色痕跡的緣故。蝸牛不耐熱也不耐寒,因此在夏天時,蝸牛喜歡棲息在陰濕的地方,像是水溝或溪流邊;冬天則是喜歡縮在殼裡,像冬眠一般,然而在乾旱的時候,蝸牛也需要旱眠,以免會被曬死。在睡眠時,蝸牛會先把頭腳都先縮起來,然後再殼口上分泌一層薄膜,薄膜上,會有些小孔可以讓空氣通過,以便呼吸,而等到氣候溫暖或潮濕時,蝸牛就會將薄膜弄破,爬出來活動。蝸牛尤其喜歡細雨的日子,在此時可以看到在任何區域裡看到蝸牛。(註2)

庭院大蝸牛

每當晚上或是下過大雨之後,庭院大蝸牛就會出來覓食,常常將植物咬斷,所以一度成為危害極大的害蟲。當天氣乾旱時,庭院大蝸牛就會說在貝殼內,用一種乾燥後便硬的粘液將貝殼開口封住。庭院大蝸牛也和其他種類蝸牛一樣,同時擁有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因此隨便兩隻蝸牛都能交配繁殖,通常牠們會將乳白色的卵產在土壤中,讓牠自然孵化。(註1)

非洲大蝸牛

非洲大蝸牛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陸生蝸牛,重達八百公克,外殼長達二十公分。非洲大蝸牛被人們當作是一種食用的螺類,被引進到其他溫暖地區,但近年來,非洲大蝸牛也成為了危害農作物的害蟲之一。(註1)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蝸牛
英文關鍵字: snails

參考書目

註1:動物奇觀,戴維伯尼爾著,世一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明天國際圖書合作出版,2007,頁21。
註2: 可愛世界(上)動物篇,賴景陽和朱耀沂審稿,國語日報雜誌社出版,1989,頁109-110。
相關閩南語 露螺露螺 相關客家語 蝓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