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行動慣性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行動慣性


教育Wiki

行動慣性(active inertia)

目錄

定義

當企業面對具破壞性的變化時,仍會沿用過去的成功模式做為因應方案,反而遭致失敗。

起源

由哈佛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薩爾(D.N.Sull)在其《為成功不墜-最適者在生》一書中所提出。該書特別提到企業沿用過去的成功模式,無法改變,然而社會和科技環境變遷快,陷入行動慣性。

行動慣性陷阱風險八大因素

1. 公司自誇績效卓著2. 執行長成為主要商業雜誌的封面3. 管理大師讚揚公司為傑出企業4. 為自己的成功立碑紀念5. 成功以後用自己的姓氏命名6. 執行長著書立說7. 高階主管向同一個模型刻劃出來8. 同業與自身公司郵遞區號相同

延伸說明

慣性是一種物理學名詞,而慣性作用則是在所有東在沒有外力影響或阻礙的情況下,他會一直以不變的速度和方向運動,例如:當物體靜止時,它會一直在原地不動;一旦物體向前移動,就會以同樣速度向前移動。此種物理現象的慣性作用,應用到個人生活中就會成為惰性,觀念容易僵化;引用到組織上就會成為組織的一種束縛,某些企業組織自滿於現有成就而不思突破與創新,沿襲固有的成功經營模式,最終走向衰亡的命運。在教育界的學校人員受到過度保護,其行動慣性比企業界更為嚴重,而且學校又不像企業有強大競爭壓力,隨著生育率的降低,教育改革的倡導以及家長選擇學校的呼聲,倘若學校人員仍停滯不前,學校可能得面臨退場的命運。

中英文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行動慣性英文關鍵字:active inertia

參考書目:

註1:吳清山、林天祐 (2005),教育新辭書, p.32-33,臺北市: 高等教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