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觀察研究法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觀察研究法


教育Wiki

目錄

一、定義

觀察研究法是指在自然的情境或受控制的情境下,根據研究對象的行為進行有計劃的觀察,並按照觀察的紀錄為研究對象的行為進行客觀性解釋的一種研究方法。

二、種類

(一)按照情境與結構區分:1.結構性觀察2.非結構性觀察:比較沒有明確的研究目的、程序與工具的一種較有彈性的觀察方法。(二)按照方法區分:1.參與觀察2.非差與觀察(三)按照記錄區分:1.描述性觀察2.推論性觀察3.評鑑性觀察

三、優點

(一) 有較佳的外在校度,且較少發生反作用。(二) 能降低被觀察者的社會期許性。(三) 自然觀察的研究期間長,可以發現趨勢。

四、缺點

(一)觀察的對象受限。(二)觀察者的介入有時會對觀察情境造成影響。(三)耗時、費錢,且不適合用於大樣本。

資料來源

謝宏仁(2008)。教育學(教育概要)。臺北:高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