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解構理論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解構理論


教育Wiki

解構理論/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

目錄

源起
德希達的解構計畫已然向哲學傳統的現存形上學基礎發動全面攻擊,透過文學研究領域來擴散真理之虛幻、意義不定及語言之權力等,因而挑戰哲學的主流預設理念。解構理論的基本特徵,大致上具有顛覆性、超越性、否定性、批判性、暫時性、獨特性等特質。簡言之,解構理論係針對現有理論制度建構的顛覆與反動,否定並批判任何絕對第一的真理,超越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結構,它是一種暫時性的理論。
德希達的解構方法係著眼於內部顛覆,他認為從外部摧毀是不可能且無效的,解構應當從舊的結構中借用顛覆的策略和經濟學的資源。德希達的解構策略:分延、散播、蹤跡、替補,為了避免傳統哲學用語中使自己身陷二元對立的詞彙,乃是具有雙重意義的不斷運動之模糊詞彙。
對於班級經營的主要啟示

一、班級經營目的之解構

德希達的解構理論對於班級經營的啟示之一在於德希達幫助我們理解不確定和不連貫的遊戲,使我們可以抽出權威的宣稱---那些在教育中宣稱是為他人說話,代表他人的形式。

二、班級經營研究之反思

德希達的解構理論對於班級經營的啟示之二在於提示吾人班級經營之類的教育研究中意識到反思是很重要的,因為即使我們自信我們的研究是很有用的甚至是解放的,我們依舊是在客體化,依舊是在以為他人做好事為名替他者說話。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解構理論、解構主義
英文關鍵字:Deconstruction
參考資料
顏火龍、李新民等人著。班級經營─科技整合取向,2001年初版,頁40-43,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相關教育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學習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ord=%E8%A7%A3%E6%A7%8B%E4%B8%BB%E7%BE%A9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