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解釋結構模式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解釋結構模式


教育Wiki

解釋結構模式(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目錄

前言
解釋結構模式簡稱為ISM技術,其主要目的為整合各方的資訊,並且彙整具有相關聯性的要素,進而分析且整理出統整
的結果報告。而上述中具有相關聯性的要素可由寫意法技術中獲得,也就是成員間利用寫的方式,來表示出自己的意見,
即為寫意法(Ideawriting)。而解釋結構模式的團隊獲得寫意法的資訊後,可進一步了解其中之關聯性,因而可進行摘要
簡化其資訊的工作,進而得到結構完整之模型,此即為解釋結構模式的運作方式。而ISM主要有三個實施過程:1.解釋
(Interpretive) 2.建構(Structural) 3.模造(Modeling),透過三個有系統的程序,可讓團體間有效率地進行ISM的技
術,以得到某一問題的解釋模型。(註1)
ISM的過程

解釋

主要是把資訊兩兩相互配對後,以便形成一種從屬之關係,接著再由團體內進行資訊配對後的相關討論,討論完畢後,
讓團體成員能利用投票舉手的方式,來判定他們兩者之間的關係。而當第一組資訊完成後,則進行第二組的的討論及投
票,如此周而復始的進行,直至所有資訊皆被討論及投票完為止。

建構

利用解釋過程中所得的結果,逐一輸入進電腦系統中,而電腦可幫助儲存每一組項目的結果,並且計算出題目間的從屬
關係。如果不使用電腦來建構的話,也可利用人工的方法來處理,唯一缺點是其較為耗時,而處理之速度不及電腦。

模造

當上述流程皆順利進行後,可利用電腦的準確性,或者利用人工比較配對後所登記之結果,進而利用圖示的方式呈現給
團員觀看,以決定是否再進一步進行修正的工作。此即為利用建構流程而製作出此一問題的最適當模型。

(註1)

ISM的注意事項
  1. 在比較過程中,參與者易感到疲乏,因此主持人須不斷的激勵團員間的士氣,並且提醒他們此項工作之重要性,讓團員提起精神,並深思熟慮後再做判斷。
  2. 使用ISM時,其數量會控制在15至20個的範圍內為最佳,因為如超過20個,兩兩相互配對比較所耗用之時間過長,而其解決方法可透過項目分類,選出較為重要的資訊後,在進入ISM的配對比較過程。
  3. 如投票過程中牽涉利害關係,則應採取不記名方式,以免參與者受到權勢、地位等等之影響。

(註1)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解釋結構模式
英文關鍵字: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參考資料

註1林振春,王秋絨/合著。團體輔導工作,1992年初版,頁440-450。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