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訊息處理論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訊息處理論


教育Wiki

訊息處理論(information-processing theory)

訊息處理論(information-processing theory)或稱信息加工論,用以解釋人在各式環境中是如何透過感官覺察、注意、辨識、轉換及記憶等內在心理活動來吸收定運用知識之歷程。(註1)訊息處理論立基於20世紀70年代興起之認知心理學,其盛行於80年代後至今。

目錄

一、訊息處理的多重歷程

多重歷程(multiproccess processing)係指人類把記憶視為一種訊息來處理,此只之記憶不是一單一歷程的運作,而是將收受的訊息係分為數個不同階段處理,個階段之記憶方式不盡相同,各別形成一段訊息處理之歷程。人類記憶按照產生的時間先後可分為感覺記憶、短期記憶及長期記憶三類。

二、訊息處理的心理歷程

(一)輸入與輸出輸入(input)係指接受刺激作為一訊息進而產生感覺記憶開始,直至訊息轉為長期記憶為止,中間所經歷的心理運作歷程。輸入即所謂學習。輸出(output)係指將輸入儲存於記憶中的訊息表現、反應於外的歷程。

(二)譯碼、編碼與解碼譯碼(coding)係指為了便於處理,而將具體訊息轉為抽象形式以利記憶的心理歷程,編譯過程中訊息轉換形式則稱為代碼(code)。編碼(encoding)係指刺激輸入後的譯碼歷程,將訊息轉為抽象畫概念的歷程。解碼(decoding)將長期記憶中的抽象概念針對外界刺激而做出適當反應之歷程,其與編碼相反。

(三)儲存與檢索儲存(storage)係指將編碼輸入之訊息在記憶中保存的心理運作歷程。檢索(retrieval)係指在需要時將過去編碼儲存於記憶中的訊息,解碼輸出並透過反應表現於外的歷程。(註2)

參考書目

註1: 廖鳳池、陳美芳、胡致芬、王淑敏、黃宜敏編譯(1991),教育心理學,台北:心理。

註2: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訊息處理論

英文關鍵字: information-processing theory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