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鑑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評鑑
詞條名稱:評鑑
教育Wiki
目錄 |
評鑑(evaluation)的意義
- (1)對事物加以審慎的評析
- (2)量度得失及其原因
- (3)旨在決定如何改進
(註一)
評鑑的功能
- (1)診斷組織的得失
- (2)協助決策及計畫擬定
- (3)增進交流溝通與士氣
- (4)促進專業進修
- (5)提供選擇組織之參考
- (6)提高組織運作品質與績效
(註一)
評鑑的模式
目標達成模式(goal-attainment model)
- 目標達成模式(goal-attainment model)是最早期的評鑑模式,屬於目標取向的評鑑,也就是把評鑑視為一種目標達成程度的評鑑。此模式淵源於泰勒(Ralph W. Tyler)所領導的「八年研究」。
- 目標達成模式的步驟:(1)建立組織目標;進行目標分類;(2)將目標轉換成可測量的行為目標;(3)尋找可供達成目標的情境;(4)發展適當的評鑑工具;(5)蒐集表現的資料;(6)評估表現與預定目標差距;(7)判定目標達成的程度。
- 目標達成模式的優點:能評估預期目標的達成程度。
- 目標達成模式的缺點:只重視組織運作的結果,而忽略了運作過程;因太過重視可測量目標的評鑑,容易忽略一些比較不具體或不易量化的目標。
內在效標模式(judgmental model emphasizing intrinsic criteria)
- 內在效標模式(judgmental model emphasizing intrinsic criteria)強調事物內在特徵的評鑑。由於內在特徵不容易量化,因此評鑑的判斷標準常取決於評鑑者內心的專業判斷。
- 內在效標模式的優點:深入事物內部的評估,更能了解真相。
- 內在效標模式的缺點:缺乏客觀的評鑑標準,太過依賴專家的判斷,容易流於主觀
外在效標模式(judgmental model emphasizing extrinsic criteria)
外在效標模式(judgmental model emphasizing extrinsic criteria)著重於外在效用的評鑑。外在效標模式需於評鑑前先建構一套評鑑標準,以供評估目前的表現與此標準相符合之程度。
- 外在效標模式的優點:有客觀標準做為依據,不容易流於主觀。
外在效標模式的缺點:評鑑標準容易流於皮毛,難以深入評估較為深層而抽象的核心真相。
助長決定模式(decision-facilitation model)
- 助長決定模式(decision-facilitation model)強調應將評鑑結果供做決定者參考。
- 代表:史塔佛賓(Stufflebeam, 1971)的CIPP模式(C:context evaluation背景評鑑;I:input evaluation輸入評鑑;P:process evaluation過程評鑑;P:product evaluation成果評鑑。)
(註一)
學校評鑑的原則
- 客觀性:評鑑時應使用一定的客觀標準,藉以了解實際表現與理想目標兩者相符合程度。
- 合作性:評鑑過程中,評鑑者與被評鑑者應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評鑑工作。
- 完整性:評鑑需要全面性、多元性的宗和資料,因為單一的、零散的、片段的資料,很難了解學校的全貌。故設計評鑑項目應從學校整體為出發點,這樣才能從不同的角色和層面來分析學校現況。
- 描述性:評鑑結果的敘述應力求通暢,使受評鑑者易於了解,也應避免僅以「優、良、可、劣」的方式呈現,應將評鑑的具體事實和建議,給予明確說明,使受評鑑者能了解實際狀況,加以改進。
- 繼續性:評鑑是一繼續不斷的歷程。因此評鑑活動不能因為評鑑工作告一段落而結束;相反的,每次評鑑結果應作為下次追蹤評鑑的依據。
(註二)
學校評鑑的方法
- (1)自我評鑑:由學校校長、主任、組長和教師所選出的代表組成評鑑小組,辦理學校自我評鑑,此乃針對學校本身的需要而進行,不一定要藉外在的團體壓力。
- (2)交互觀摩評鑑:交互評鑑觀摩之目的在於汲取相互觀摩和相互學習之效,因此可由學校自行邀請他校觀摩評鑑,互相檢討,了解彼此的優缺點。
- (3)評鑑小組評鑑:評鑑小組是由專家學者所組成,因此是以專業的知識來判斷學校素質。為了收集更多的評鑑資料,可能會採用觀察法、詢問法、座談會法、問卷法,以及檢核有關資料等方式,來了解學校實況。目前國內所辦理之學校評鑑,以評鑑小組評鑑最為常用。
(註二)
關鍵字
- 中文關鍵字:評鑑、目標達成模式、內在效標模式、外在效標模式、助長決定模式、CIPP模式
- Keyword:evaluation、goal-attainment model、judgmental model emphasizing intrinsic criteria、judgmental model emphasizing extrinsic criteria、decision-facilitation model
參考資料
- 謝文全(2012)。教育行政學(四版)。台北市:高等教育。P.328-336(註一)
- 吳清山(2004)。學校行政(六版)。台北市,心理。P.464-466(註二)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