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誇飾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誇飾
教育Wiki
所謂誇飾,是指在語文中,誇張鋪飾超過客觀事實的一種修辭方法。此種修辭法又稱誇張,由於遠離事實,讀者才信以為「真」,閱讀時才能感到痛快。(註一)
目錄 |
種類
空間的誇飾
- 凡在語文中,描述空間方面的高度、長度、面積與體積等,都可以運用誇飾的修辭技巧。(註二)如:
- 1.戰國‧列子《湯問‧愚公移山》:「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2.唐‧駱賓王<為徐敬業以武后臨朝移諸郡檄>:「南連百越,北盡三河。」
時間的誇飾
- 凡在語文中,敘述時間的長短,都可以運用誇飾的修辭技巧。如:
- 1.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 2.《詩經‧王風‧采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物象的誇飾
- 凡在語文中,描繪物的形狀外貌,可以運用誇飾的修辭技巧。如:
- 1.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記>:「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 2. 《後漢書‧城中謠》:「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人情的誇飾
- 凡在語文中,抒發人類的情感,可以運用誇飾的修辭技巧。如:
- 1. 元‧王實甫《西廂記‧哭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嶽低。」
- 2.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朱生豪譯):「我可以告訴你一個故事,它是最輕微的一句話,都可以使你的魂飛魄散,使你年輕的血液凝凍成冰,使你的雙眼像脫了軌道的星球依樣突出,使你的糾結的捲髮根根分開,向憤怒的豪豬身上的刺毛一樣,森然聳立。」
數量的誇飾
- 凡在語文中,敘述數量的多寡,可以運用誇飾的修辭技巧。如:
- 1.李白<長干行>:「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 2.台灣諺語:「一個錢打二十四結。」
參考資料
- (註一) 董季棠著:《修辭析論》,台北:益智書局,1985年11月三版。頁115-126。
- (註二) 蔡宗陽著:《應用修辭學》,台北:萬卷樓圖書,2001年5月初版。頁59-68。
- 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49564
關鍵字
- 中文關鍵字:誇飾
- 英文關鍵字:Exaggeration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