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調查研究法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調查研究法


教育Wiki

調查研究(survey research)是研究者採用問卷(questionnaire)、訪問(interview)或觀察(observation)等技術,從母群體成員中搜集所需資料,以決定母群體在一個或多個社會學變項或心理學變項上之現況,或諸變項之間之關係。調查研究目前在各類學科(如: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上甚至是政府部門中普遍被採用。調查研究之類別亦依性質、對象、期間等不同,而有不同的種類,以下從調查研究之目標、範圍(scopes)、材料(subject matters)、蒐集資料方式(data-gathering)、涉及時間(time)等類別介紹。

目錄

壹、依目標區分

一、描述性調查

描述性調查(descriptive surveys)基本上在於描述現狀(status quo),試圖測量存在之事物,但不質疑其所以存在之理由。例如:教師用於準備上課之平均時間長度為多久?

二、解釋性調查

解釋性調查(explanatory surveys)為事後回溯研究(ex post facto research)之一種,此類調查不僅止於蒐集相關變項之資料,還要進一步解釋這些變項監所存在之關係。解釋性調查是以在某時間蒐集之資料為基礎,用以解釋態度以及行為。例如:教師對學科之態度與學生對班級之滿意二者之間有關係嗎?
貳、依範圍與材料區分
調查研究依範圍區分可分成:
1.普查(Censuses):對於感到興趣之整個母群體進行之調查。
2.樣本調查(sample surveys):對於母群體中之一部份進行之調查。
依調查材料區分,又可分為真實事物(tangibles)調查與非真實事物(intangibles)調查,結合普查與樣本調查以及真實事物調查與非真實事物調查,可得到以下四類:

一、真實事物普查

真實事物普查(census of tangibles)又稱具體變項普查(census of concrete variables);當研究者想要尋找小的母群體,如單一學校之有關資訊,以及選定之內容為具體變項時而進行的調查,即為真實事物普查,依此調查而獲得之結論通常較少有人提出質疑。此調查之優點為無法反駁;缺點為此調查是針對某一時間對單一母群體進行研究,因此此調查所提供之資訊,對有限制之團體可能具有立即之重要性,但對教育之一般知識體系之增加卻少有作用。

二、非真實事物普查

非真實事物普查(census of intangibles)也稱構念普查(census of construct);其價值在於使用之工具,是否能真正測出所要測量之構念的程度。有的測量工具固然可測出許多領域之態度或成就,但有些構念難以測量,因此執行非真實事物普查或樣本調查之研究者,在工作中遭遇到之最大困難,乃在選擇或發展最適合所涉及之構念之工具,尤其是對於教育上難有明確定義之構念更是備感困擾。

三、真實事物樣本調查

真實事物樣本調查(sample survey of tangibles)是當研究者想尋找大團體之資料欲進行普查時,常因所需費用過於昂貴而無法進行。此時使用抽樣,從樣本中搜集所需資訊以推論整個母群體,較為可行。若抽樣程序核試、蒐集資料方法準確、獲得之資料與研究該領域之重要問題相關,則真實事物樣本調查不失其價值。

四、非真實事物樣本調查

非真實事物樣本調查(sample survey of intangibles)用以測量大團體之心理學構念或社會學構念。此研究不僅涉及抽樣技術,且須確認或建構適當量表,並根據該量表分數陳述涉及之構念意義。
参、依蒐集資料區分
在教育研究中依蒐集資料方法而區分之調查有三類:
1.個人訪問(personal interview):個人訪問可採面對面方式或電話訪問進行。
2.文字問卷(written questionnaires):文字問卷與訪問所使用之題目,通常採問題式提出,要求受訪者反應。
3.控制觀察(controlled observation):最簡單之形式是從學校紀錄中取得所需資料,也包含利用測量工具如成就測驗、態度量表等蒐集而得之資料在內。
肆、依蒐集資料時間長度區分
依據研究者搜集資料所涵蓋之時間長度,可分為以下兩類(Babbie,1973,pp.62-65):

一、橫斷式調查

橫斷式調查(cross-section survey)是指再某一時間,從選曲之樣本蒐集所需之資料用以描述”當時”某種較大母群體之狀況。此調查不僅基於描述之目標而為,且可用以決定研究當時諸變相之間的關係。由於橫斷式調查對象的個人,僅接受一次調查,所以無法測量個人的變化情形,然而橫斷式調查中仍可發現,被界定之各團體間的差異,代表被界定之較大母群體的變化。對相同之研究問題,同時從兩種或更多母群體中選取樣本而執行之研究,稱為平行樣本設計(parallel-samples designs),此設計經常在橫斷式調查中採用。


二、縱貫式調查

縱貫式調查(longitudinal surveys)乃再於蒐集被研究群體一段長時間以及該段時間內若干特定點之資料。有些縱貫式調查延續的時間長短不定。採縱貫式調查任何事件之資料,在該研究期間內,至少須在二次或多次特定點蒐集而得,依描述或解釋方式報導其變化之情形。縱貫式調查之主要類別有以下三種:
1.趨勢研究(trend studies):趨勢研究是對一般母群體(general population)執行一段時間之縱貫式研究。若以抽樣選取研究對象,通常是在不同時間隨機取樣,在不同時間選取之樣本雖不同,但這些樣本足以代表一般母群體。趨勢研究常被用來研究在一段時間的態度。
2.同期群研究(cohort study):同期群研究與趨勢研究之研究對象不同,是相同的特定母群體(same specific population),每次從相同的特定母群體隨機抽取之樣本會有所不同。
3.小組研究(panel studies):小組研究即在一段時間內對相同的(反應者)樣本蒐集資料。此種研究之樣本謂之小組(the panel),這些樣本是研究開始時隨機選取。小組研究少將整個母群體涵蓋其中,事實上趨勢研究與同期群研究也很少將整個母群體納入。小組研究有優點也有缺點,其優點為:
(1)小組研究以相同樣本進行研究,故研究者不僅可以測量淨變化(net change),而且也能以正在改變中之特定個人名義,確認變化之來源。
(2)小組研究可依變項之時間順序提供資訊,若研究者試圖確立因果關係,此種資訊顯得格外重要,因為果總不會先於因發生。
缺點為:
(1)趨勢研究與同期群研究,可把伊前蒐集到的資料,以次層次分析(secondary analysis)處理,但小組研究無法如此,影響所及小組研究流於耗費過多與費時之弊。
(2)小組人數易於耗損(panel attrition),即在接受首次調查訪問者中,有些人不願在之後繼續接受訪問,故小組研究與其他縱貫式調查類型相較,持續時間較短些。
(3)由於小組研究之成員須接受追蹤研究,故該小組成員所從出之母群體之流動性與變化性不可太大,否則最初選出之小組,在稍後不同時間蒐集資料時,無法代表當時的母群體,故小組研究最適用於靜態母群體。
(4)小組成員被若干變項制約,因而較易回憶或特別精熟反應;也因受到制約而使得小組成員易於疲憊、粗心或厭煩。
縱貫式調查旨在研究一段時間之變化或狀態,採取哪類型、所延續之時間長度及蒐集資料之次數,均攸關研究之客觀性。以抽樣而言,趨勢研究是一般母群體中,在不同時間隨機抽取不同樣本;同期群研究則從特定母群體,在不同時間隨機抽取不同樣本;小組研究則在不同時間測量隨機抽取的單一樣本。
伍、研究步驟
執行調查研究,有以下步驟可循:

一、界定研究之目的與目標

在此步驟終須將有待蒐集之資訊,做一般之敘述以及具體之目標作詳細說明;亦須決定根據研究目標之需要,該項研就是要採用縱貫式還是橫斷式之調查方法。

二、選取資源與標的目群體

在設計蒐集資料之方法之前,須決定可供運用之時間、金錢、人員的總數,如能自編問卷最好,但受經費限制,可能已改採已有信度和效度之現成工具為宜。可用金錢之數量也將影響樣本之大小;如經費有限,原定研究目標也需重加修正,如此一來小型研究可能比大規模研究可行。此外研究者亦需界定研究結果所要概括之母群體或標的群體,故在做此安排時需考慮到研究之外在效度。

三、選用以及發展蒐集資料之工具

蒐集資料最常用之工具為問卷與個別訪問,這些工具應求標準化;若非選用現成工具,則可自行編製。

四、抽樣

多數調查為求樣本具代表性,通常採用隨機抽樣方法,尤其分層隨機抽樣最為常見,常被用來分層之變項有:性別、年級、能力層次、社會經濟地位等。

五、傳達的信函

若以郵寄問卷為工具,能隨著問卷附上簡要且能爭得填答者信任之信函,常為決定問卷回收率之重要關鍵。此關鍵信函所要傳達之訊息包含:研究者之姓名與身份、研究目標與意向、研究對填答者與專業之重要性、規定填答期限(通常為一週左右) 、向填答者表示感謝等。有關這些訊息之傳達,有的問卷不另附函,只將此等訊息印在問卷上頭。

六、送出問卷與追蹤

接到問卷的人,常不會急於寄回填妥之問卷。為增加回收率,需有一套有效之追蹤手續。當然研究者也須在送回問卷的信封上,貼妥回郵及印妥或寫上收件人之姓名與地址以茲配合。

七、處理資料

把執行調查所得之資料予以登錄、使用電子計算機處理、解釋結果以及提出發現報告。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調查研究
英文關鍵字: survey research
參考資料
王文科/著。教育研究法,1986年初版,頁309-319。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