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讀報教育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讀報教育


教育Wiki

讀報教育
讀報教育,就是閱讀報紙的教育,也就是拿報紙當作教材,來教育學習者學習新知(張學喜,2007)。這樣的教育,在歐美先進國家被稱為「NIE」教育,即「Newspaper In Education」的簡稱。NIE 開始於一九三○年代的美國,當時是由美國〈紐約時報〉協助推動大學的活用新聞運動。這一個運動逐漸推廣到全美國,進而成為全球性的NIE 運動。目前全世界已經有五十多個國家,亞洲地區至少有十一個國家加入NIE 運動。
讀報教育的定義為:以報級當作教材,於學校推動全校性的讀報活動,透過行政的推廣及鼓勵、教師的協助教學、學生有讀報動機的整體性學習下,經由三方互動的過程,進行讀報教育活動,以期提昇學生閱讀、寫作能力,及強化行政單位與教學者共同推動讀報教育之合作。中小學所指稱之讀報教育是指以國語日報為特定媒材所進行的一系列有系統的教學活動。
吳翠珍、陳世敏(2007)指出,所謂讀報教育指的是教師上課時拿整份報紙當教材,可用在各學習領域,如:語文領域、歷史、作文、公民、健康等,此時報紙就是綜合性教科書,在教室上課時使用,它可以取代課本,也可以彌補教科書的不足、不新,目的在於教導學科知識,不是教導媒體知識。
簡言之,讀報教育主要是運用報紙當作閱讀及寫作之教材所進行的教學活動。以學生感到興趣及適合學生閱讀程度的文章,當作閱讀教材的一種有系統的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 張學喜(2005)。臺灣讀報教育的新紀元。讀報教育指南:2。臺北:國語日報社。
  2. 鍾青青(2010)。以心智圖輔助讀報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生寫作能力之研究。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研究。計畫編號:98上補01。
  3. 馮季媚(2006)。讀報教育指南。國語日報社。
  4. 楊育民(2009)。桃園縣一所國小實施讀報教育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5. 林憲治(2004)。國小學童的家庭環境與閱讀態度對於寫作表現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6. 吳翠珍、陳世敏(2007)。媒體素養教育。臺北:巨流。
關鍵字
  • 中文關鍵字:讀報教育
  • 英文關鍵字:newspaper in education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