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資源回收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資源回收


教育Wiki

目錄

資源回收(resource recovery)
1. 資源回收不是甚麼高深學溫,要身體力行才是最重要的。據環保署統計,2001年台灣地區家戶垃圾清運量為784公噸,相當於每人每天製造0.967公斤的垃圾,垃圾並也每年5%的量在成長,垃圾如果沒有妥善處理,將會影響衛生,危害我們的生活環境。(註1)
2. 資源的回收與再利用與節制資源利用是一體兩面。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垃圾,有些應當回收再加以利用,如寶特瓶、紙張等,對於不可回收重複使用的物品,則應減少使用及製造。資源回收一定要透過全民的共識與立法的合作,才能達到效果。(註2)

資源回收的種類(註1)

1. 紙類再生:木材紙纖維主要來源,每製造一公噸紙張(相當於5000份報紙)就需消耗20棵高度8公尺、樹徑16公分的原木,而每棵樹要長到如此,需要20-40年間。
2. 金屬回收:開採金屬會破壞生態景觀,煉製金屬也需要消耗能源和資源,並產生對水和空氣的汙染物。台灣罰金屬原料,大部分金屬原料須仰賴外國進口,所以廢金屬容器如鋁罐、鐵罐等的回收是刻不容緩的。
3. 塑膠:塑膠也是從石油提煉出來的產物。石油的開採、運輸和提煉都要消耗資源和能源,對環境也會造成汙染。回收的塑膠容器可以再製成2次塑膠原料,這些原料可用來在製成各式塑膠品。
4. 廢輪胎的回收:台灣地區每年約產生六萬多噸的廢輪胎,且有逐年增量的趨勢。輪胎的材料是橡膠,在自然界中不易腐化,易造成環境汙染,且廢胎內易積水而成為登革熱病媒蚊的溫床。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資源回收
英文關鍵字: resource recovery

參考書目

註1:生物學,黃世傑,王瑋龍,陳森香合編著,華杏機構叢書,2003年4月,頁274。
註2:新編生物學,劉又彰等合著,永大書局有限公司,1996,頁475。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