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輔導人員人格特質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輔導人員人格特質


教育Wiki

輔導人員人格特質(Characteristic of assistant)

目錄

前言
輔導人員想要對於當事人有所助益,必須經過專業的訓練,以及具備特有的人格特質,才能有效幫助當事人,並且達成
其輔導之實質功能。例如對於沒有耐心的人而言,即不適合從事輔導之工作,因怕其不耐煩的展現,會對於當事人造成另
一種的傷害,而使得當事人對於周遭環境更為懼怕。由此可知,輔導人員需要具備某些天生的人格特質,對於輔導之工作
以及對於當事人才能有所助益。(註2)
人格特質

對人感興趣,且關懷別人

輔導員應為一個人性化主義者,也就是對於人的議題非常感興趣,並且會主動去關懷周遭人事物,相對的,如人個特質
為機械主義者,也就是對人不感興趣,且對於外在事物非常冷漠的人而言,即非常不適合從事輔導之工作。而對於感興趣
之定義,意旨喜歡與他人相處,而並非純對人感到好奇,而去探究當事人之隱私,此兩者間有著很大的差別。

身心成熟

意旨輔導員的內心成熟,對於任何事情皆能冷靜處理,並且擁有穩定的情緒,且能自我調適心理的不平衡狀態,而對外
在事物也能以客觀的角度來評論。如此穩重成熟的心境,能讓當事人感到安穩,以及擁有安全感,使得當事人能信任輔導
員,以利輔導過程之進行。

自我了解

輔導員應有自我了解的能力,了解自己的性向、興趣、需求以及價值觀,並且應擁有時時能自我反省的能力。另外輔導
員也應避免自己的價值觀加諸於當事人身上,進而強迫當事人接受自己的意見,此部分為輔導員透過自我了解後,才能更
駕輕就手的掌握自己,以避免忽略當事人真正的需求及困擾。

肯定自我

輔導員應對自己有信心,並且了解自己的優點所在,而對於缺點也能有所接納,如此一來當事人也會對輔導員產生信任
感,對於整個輔導過程也較能產生心理安全的氛圍。

真誠的態度

意旨輔導員應該要心口合一、表裡一致,並且尊重當事人,運用誠心的態度來為當事人解決困難,而應盡量避免耍心
機、耍花招。如此一來當事人才能放下防衛之心,也利用真誠的心來敘述自己的過去,不會有所隱瞞。

彈性態度

意旨輔導員須具備包容力,也就是對於當事人提出的意見、價值觀以及行為等等,均能有所包容,而並非只運用自己的
標準來衡量每個人。而透過輔導員運用開放的態度去接納每個當事人時,才能有效建立輔導關係,並且能真正了解對方,
確實的輔導到當事人的內心所在。

溝通技巧

輔導員在溝通時應以委婉且溫柔的口氣敘說,而並非運用喝斥、凶狠等等的口吻,並且藉著語言以及非語言的搭配使
用,能使輔導的歷程更趨於緩和,讓當事人不會感覺到壓力。

敏感性

輔導員應對當事人刻意隱瞞的訊息有特別的敏銳度,因為當事人所不敢清楚表達的部分,可能即為問題的關鍵所在,因
此應具有敏感度去洞察對方的言外之意。

廣博的知識

輔導員須面對各式各樣的人,而面對的問題也是千百種,如有各方面的經驗,在輔導過程中也會較有說服力,並且也能
親身體驗到當事人的困擾,如此才能提供具有建設性的協助,因此對於各方面的知識,輔導員應皆都涉略一二。

(註1註3)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輔導人員人格特質
英文關鍵字:Characteristic of assistant
參考資料
註1林建平/著。輔導原理與技術,1993年初版,頁118-125。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註2柯永河/著。心理治療與衛生—我在晤談椅上四十年,1993年初版,頁306-307。張老師出版社。
註3彭駕騂/著。諮商與輔導Q&A,1997年初版,頁70-74。風雲論壇出版社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