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途徑-目標理論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途徑-目標理論


教育Wiki

目錄

途徑-目標理論(Path-Goal Theory)

豪斯(House, 1971)提出途徑-目標理論(Path-Goal Theory),認為領導的要務在於領導成員設定明確目標,並指出達成目標的途徑;為在領導成員設定目標與途徑時,領導行是應隨情境之不同而不同(註一)。豪斯的理論其領導過程中,領導者與部屬的個人特質皆同時納入考量,其基本歷程可分為(1)確立目標(2)領導者行為/原因變項(3)領導情境/調節變項(4)領導效果(leader effectiveness)/結果變項四大部分。

確立目標
(1)定義目標(goal definition)
(2)確定目標(set goal-directed)
(3)製造挑戰性(make them challenging)
(4)回饋(feedback)
領導者行為/原因變項

指示性領導行為(directive leadership):領導者會讓部屬知道他們所受的期望,指引部屬該做什麼事、怎麼做,使部屬了解其在團體中的角色、工作進度、工作表現的標準,並要求部屬遵循標準法則。支持性領導行為(supportive leadership):領導者和藹可親,關懷部屬的地位、福利及需求,使部屬工作愉快,且對部屬一視同仁。參與性領導行為(participative leadership):領導者會徵求部屬意見,並於作成決定前能考慮部屬的建議。成就導向領導行為(achievement-oriented leadership):領導者會設定挑戰性目標,期望部屬有最高水準的表現,並不斷尋求改進,相信部屬會負責、努力集完成目標。不但強調表現的卓越性,且對部屬達到此最高水準深具信心。(註二)

領導情境/調節變項

部屬特徵(subordinate characteristics)

(1)內外控信念(locus of control)
(2)自我能力(perceptive ability)
(3)經驗(experience)

環境變數(environmental factors)

(1)任務結構(task structure)
(2)正式權威系統(formal authority system)
(3初級工作團體規範(primary work group norms)
領導效果(leader effectiveness)/結果變項
(1) 部屬的工作滿意度
(2) 部屬的動機
(3) 領導者的被接納程度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途徑-目標理論
Keyword:Path-Goal Theory
參考資料
謝文全(2012)。教育行政學(四版)。台北市:高等教育。P.219-212(註一)
秦夢群(2011)。教育行政理論與模式(初版)。台北市,五南。P.371-375
秦夢群(2010)。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初版)。台北市,五南。P.220-225(註二)
吳清山(2004)。學校行政(六版)。台北市,心理。P.177-18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