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速度測驗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速度測驗


教育Wiki

速度測驗(speed test)

速度測驗的功能如果以一般項目分析方法,容易發生錯誤,速度測驗通常項目很多,大多數受測者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全部題目,僅有極少數的受測者在規定時間內可以答完所有的項目。因為能力越強者,其作答速度越快,也比較有可能對位於後面的題目作答。所以對速度測驗項目鑑別能力會有高估的現象。
為了避免上述問題,在分析每一個項目時,應只對受測者以答完的項目進行分析。但以這種方法分析項目難易度有兩個缺點:第一,位於比較後面的項目,僅有少數人答對,因此項目難易度或鑑別度僅能以少數樣本來分析,其可靠性低。第二,位於較後面的項目,僅以少數樣本來分析,因此分析結果無法與較前的項目作比較。
如其所述,作答較快的受測者其能力也有較強的傾向,因此為居後面的項目,其用來分析的樣本能力也比較高,這些能力較高的受測者,其答對項目的人數百分比也比較高,因此項目分析的結果比較能降低難度。如果以全體受測者來分析,就會高估題目的難度。
如果以答完某項目的人數來作項目分析,可以從兩方面分析其效度與內部一致性:第一種狀況為答完位於後面的題目者,除了有一部份的受測者能力較高之外,另外有一部分能力較低者,以猜測方式做完全部項目,其答對的人數百分比,將低於全部受測者的答對人數百分比;如果僅以答完的受測者來作項目分析,因為這兩類受測者的能力有較大的差異,所以所求的項目效度與內部一致性也會比較高;第二種情況是答完後面題目者完全憑個人實力而不靠猜測,其答對的人數百分比較高,同質性比較大,因此會低估項目效度與題目的內部一致性。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速度測驗
英文關鍵字:speed test
參考資料
葉重新著。心理與教育測驗。2010初版。頁148-149。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