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連續性與不連續性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連續性與不連續性


教育Wiki

目錄

前言

第一個說法:當兒童的能力越來越好,同時生活經驗也受到父母與環境的影響,其發展的進程是平順而連續的。發展連續論傾向於主張:假如給予兒童適當的經驗和教育,則在相當早的年齡,兒童就能夠像成人一般地思考和動作。第二個說法:兒童的發展有可預測而不變的發展階段。所以,當兒童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時,其改變可能是突然的。(註1)

論點說明

雖然兒童進步的速度有個別差異,但他們獲得技能的順序是相同的。兒童進入下一階段時,並非只是獲得「更高而相同」的能力;在每一階段,兒童會發展出性質與前一階段不同的理解、能力、和想法。因此,要跳過某階段是不可能的,雖然同一個兒童在任何時間點上,可能會出現多個階段的行為特徵。相對於連續論,發展不連續論在解釋個體在時間上的改變時,強調先天因素,而不強調環境因素。環境的條件對發展的速度可能有些影響,但是發展的順序基本上是不變的。(註2)

學者論述

有些理論強調發展不連續論。像皮亞傑、維高斯基、艾瑞克森和何柏格等學者,雖然他們所著重的發展層面不同,不過他們都是階段論者,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看法:發展有清楚的階段,可以清楚地加以指認和描述。然而,這種一致性並不能擴大到他們理論的細微處。這些理論在階段數目和細節上明顯不同。同時,每一學者所強調的層面也不相同。結論  在今天,大部分的發展心理學家在解釋兒童行為時都同意,先天因素和社會經驗兩者對發展都有其影響力。尤其如維高斯基的理論,除了認為成長有可預測的階段,它還強調社會互動在發展中的重要性。(註1)

關鍵字
中文: 連續性與不連續性
英文: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參考書目
註1Robert E. Slavin(2005)。教育心理學,頁34。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註2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頁29-30。台灣東華書局。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