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進位加法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進位加法


教育Wiki

進位加法(Add carry)

目錄

教學程序
1. 提示問題:首先可先利用基礎的例題來引導學生作答,例如哥哥原本有八顆糖,再給他五顆糖之後,請問總共有幾顆
糖?如此的問題即牽涉到進位的觀念,因此先使用生活之情境問題,來引導學生進入此種例題。
2. 了解題意:提供問題後,還須請學生解釋看看題目之涵義,以了解是否真正清楚問題之走向。
3. 分析問題結構:解釋提議後,可利用具體物的操作方式,來讓學生分析問題為添加的變化,因此是有關加法的問題,
即牽涉到超過十以後進位的問題。因此了解問題結構後,可利用方瓦或是花片教學來引導進位加法之概念,例如可擺兩條
方瓦紙條,分成十小格,分別也上1到10,因此在操過十以後即須運用到另一條方瓦紙條,漸漸導入加法進位之算法。
4. 寫出數學式:了解問題涵義,以及分析完結構後,則可進一步寫下抽象的數學式子,例如8+5=( )。

(註1)

研究算法
進位加法有三種研究算法,而其差別雖有程度高低上的差別,但老師皆應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自由討論。
1. 運用具體物,把全部數量推放在一起,再從頭數過,例如八顆糖與五顆糖,將兩堆放在一起,學生則可從1數到13,
得到共有13顆糖。
2. 不用具體物,而單純運用數數之方式,例如原有的八顆糖添加五顆糖,則由8開始數數,依序數出9、10、11、
12、13。
3. 單純運用樹的分解與結合來解決問題,例如8+5=8+2+3=10+3=13,一步一步先由合成十,再進而算出正確的答
案為何。因此此例題中,即可教導13為一個十和三個一,漸漸使學生脫離運用具體物的算法,盡量運用想的來解決問
題。

(註1)

熟練算法
完成上述步驟後,即應開始進入充分練習的部分,但依據不同的程度或者不同的教學順序,可導入具體、半具體以及抽
象學習經驗,其最終目標即希望學生能以思考來做練習題,或者運用心算卡等等方式。另外在熟練算法時,應鼓勵學生多
多開口念出算式,即將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記憶。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進位加法
英文關鍵字:Add carry
參考資料
註1劉秋木/著。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1996年初版,頁305~309,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註2李嘉淦/著。中學數學科教材教法,1986年初版,頁249~256。千華出版公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