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郁達夫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郁達夫


教育Wiki

郁文(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字達夫。 浙江富陽人,中國近代小說家、散文家、詩人。

目錄

生平

少年時期

七歲入私塾。九歲便能賦詩。曾先後就讀於富陽縣立高等小學、杭府中學(與徐志摩是同學)。

赴日留學

1913年赴日本留學。1919年11月就讀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1922年畢業回國。

雖然修讀經濟,但留學期間仍閱讀不少外國小說,其中以俄國、德國小說居多。1921年,與郭沫若、成仿吾、張資平、鄭伯奇組織文學團體「創造社」;同年開始寫作小說。1921年10月15日,首部短篇小說集《沉淪》出版,暢述在日本留學時與日本女人的戀愛,轟動當時國內文壇。

歸國以後

1922年回國後,在安慶法政專校教英文,隔年辭職。1923年,擔任北京大學講師,講授統計學。

1924年,轉赴國立武昌師範大學任教,任職一年。1925年起編輯《洪水》雜誌。

1926年與郭沫若一同任教於廣州中山大學文學院,年底辭職。

1930年左翼作家聯盟在上海成立,郁為創始會員,不久即退出。同年任安徽大學中文系教授,僅任教四個月。

1933年由上海移居杭州。1934年任浙江省政府參議。

1935年,擔任《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之主編。

1936年應福建省主席陳儀之邀,任福建省政府參議兼公報室主任。同年11月13日赴日本訪問。12月17日離日回國途中,訪問台灣,會見楊雲萍、黃得時等文化界人士。

抗戰時期

抗戰初期,郁達夫曾擔任《福建民報》副刊主編。1938年舉家遷移至武漢,任政治部設計委員、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常務理事,曾赴徐州勞軍、在各前線參訪。同年底,又攜眷前往南洋,宣揚抗戰。

1938年12月,郁達夫抵新加坡,任《星洲日報》文藝副刊《晨星》、《星洲晚報》文藝副刊《繁星》和《星光畫報》文藝版的主編;在星洲日報前後三年,共發表400多篇抗日政論,後經台灣學者秦賢次整理為《郁達夫南洋隨筆》、《郁達夫抗戰文錄》二書(台北:洪範書店,1978)。

1940年郁達夫成為新加坡南洋學會創建人之一。

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任「星華文化界戰時工作團」團長和華僑抗敵動員委員會執行委員,組織「星洲華僑義勇軍」抗日。新加坡失守後,郁達夫至蘇門答臘避難。

遇害

1942年6月初郁達夫逃至蘇門答臘西部市鎮巴爺公務,化名為趙廉,居住在當地華僑蔡承達的房屋,並在當地人協助之下開設酒廠維生。附近地區的日本憲兵隊得知趙廉是當地唯一懂日語的華僑後,希望他當翻譯。郁達夫不收日軍的聘金,但其自願充當日軍翻譯一事引起當地人許多誤解和不滿。

1944年,日軍發現他的真正身分。日本投降後不久的某個晚上,郁達夫突然神秘失蹤,其失蹤原因至今仍然是一個謎。許多人懷疑他被日本憲兵殺人滅口,或被當地抗日民眾作為漢奸秘密懲辦。雖然日本學者鈴木正夫經過研究得出了郁達夫是被日本憲兵下令殺害的結論(專書《蘇門答臘的郁達夫》),但由於鈴木拒絕公布據說私下承認參與此事之日本憲兵的具體個人資料,所以學術界尚無法將此說法當成定論。郁達夫享年五十歲。

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追認郁達夫為革命烈士。

1983年6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證書。

文學觀點

郁達夫的作品帶有強烈浪漫主義色彩。他主張「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因此,他常常把個人的生活經歷作為創作素材。

其代表作品《沉淪》,即是一部自傳體小說,講述了一個日本留學生的性苦悶以及對國家懦弱的悲哀。

劉海粟在《文匯月刊》1985年第8期曾說過:『達夫小說中有一些不純淨的筆墨,是變態心理的產物。』但那是由於生活的環境,報國無門的無奈之下,造成他性格上的複雜與苦悶。

著作

小說:

《銀灰色的死》《沉淪》《南遷》《蔦蘿行》《春風沉醉的晚上》《離散之前》《薄奠》《遲桂花》

散文:

郁達夫亦寫遊記、散文、政論、文學評論等,其中以遊記與寫景散文最為著名。

著名篇章:《給一位文學青年的公開狀》《光慈的晚年》《杭州的八月》《故都的秋》《寂寞的春朝》《春愁》《江南的冬景》《記風雨茅廬》《懷四十歲的志摩》《懷魯迅》

著名遊記:

《釣台的春晝》《西溪的晴雨》《超山的梅花》《馬六甲遊記》

日記

郁達夫是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位在世時就已出版日記的作家,作品包括:

《日記九種》《蕪城日記》《回程日記》《滄州日記》(1932年10月6日—10月13日)《水明樓日記》(1932年10月14日—11月10日)《梅雨日記》(1935年6月24日—7月27日)《秋霖日記》(1935年9月1日—9月20日)《鼕餘日記》

舊詩

郁達夫自1910年起便作舊體詩,亦頗有聲名。劉海粟認為:『達夫詩詞第一,散文第二, 小說第三,評論文章第四。』

郁達夫先後娶妻孫荃以及王映霞;在與王映霞失和後,將事情經過寫成組詩《毀家詩記》,有詩十九首、詞一闕。

台灣作家劉心皇編有《郁達夫詩詞彙編全集》(台北:台灣商務,1982)。

參考文獻

郁飛:《郁達夫的星洲三年

秦賢次:〈郁達夫其人其文〉

郁風:《一個真正的文人-三叔達夫》

郁達夫選集,香港文學研究社出版

郁達夫一生的婚戀,選自《燃燒的傾訴——郁達夫真情告白》(學林出版社)

劉海粟:〈漫談郁達夫〉(《文匯月刊》1985年第8期)

王映霞:《我與郁達夫》,廣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ISBN 7-5435-1502-4/I·136

郁嘉玲:《我的爺爺郁達夫》,崑崙出版社,2001年。ISBN 7-80040-589-3/I·447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