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鄧牧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鄧牧


教育Wiki

鄧牧(1247年-1306年),字牧心,號文行,又號九鑒山人,世稱「文行先生」,中國南宋末年至元朝前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文學家,因其對理學、佛教、道教均持反對態度,故又自號「三教外人」。宋元之際思想家。浙江錢塘人。鄧牧於南宋亡國後隱居於餘杭大滌山洞霄宮中,終身不仕不娶,


目錄

生平

鄧牧(1247年-1306年),字牧心,號文行,又號九鑒山人,世稱「文行先生」,中國南宋末年至元朝前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文學家,因其對理學、佛教、道教均持反對態度,故又自號「三教外人」。宋元之際思想家。浙江錢塘人。鄧牧於南宋亡國後隱居於餘杭大滌山洞霄宮中,終身不仕不娶。

哲學觀點

主張君民相安,一律平等,各司其職,安居樂業。鄧牧從民本思想展開對君主專制的批判,他說:「天生民而立之君,非為君也。奈何以四海之廣,足一夫之用邪?故凡為飲食之侈、衣服之備、宮室之美者,非堯舜也,秦也。為分而嚴,為位而尊者,非堯舜也,亦秦也。……今奪人之所好,聚人之所爭,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欲長治久安,得乎?……欲為堯舜,莫若使天下無樂乎為君;欲為秦,莫若無怪乎盜賊之爭天下。」(《伯牙琴•君道》)鄧牧對於君主專制下吏治的腐敗也進行了抨擊,他說:「後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懼其亂,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詳,然後小大之吏佈於天下,取民愈廣,害民愈深,才且賢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為矣。……人之亂也,由奪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號為理(治)民者,竭之而使危,奪之而使亂,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伯牙琴•吏道》)

著作

著有《伯牙琴》一書。他的書取名為「伯牙琴」,是有感於「世無知音,余獨鼓而不已」。

評價

(資料取自於網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