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鄧雨賢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鄧雨賢


教育Wiki

目錄

成長背景

鄧雨賢(1906-1944)生於桃園龍潭的書香世家。長大之後由於全家搬到大稻埕居住,進入艋舺公學校就讀。就讀師範學校期間,鄧雨賢也嶄露了十分難得的音樂才華,並且精通許多樂器。因此,他雖然獲得了穩定的教職,卻還是辭去教師工作投入音樂創作。(註1)

音樂生涯

在1920-30年代的台灣,戰爭尚未爆發,社會較安定且城市生活開始發達,喫茶店、舞廳等流行場所大量興起。也使大眾娛樂的生活更得到重視,因此台語流行樂也得到了一發展的空間。(註2)鄧雨賢在1933年獲古倫美亞公司禮聘為專任作曲家,並以望春風一曲一鳴驚人。從此之後創作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作品:如最為人熟知的「四季紅」、「月夜愁」、「雨夜花」等歌曲。但從1935年開始,隨著日本本土的緊縮與保守化,流行樂曲開始遭到限制。鄧雨賢的許多名曲皆被改編為日式的軍歌,如雨夜花一曲,便由一個少女慘遭拋棄的淒楚情境轉變為輕快且激昂的曲式。

評價

鄧雨賢在辭去唱片公司的職務以後,曾以筆名「唐崎夜雨」寫歌,並改日本姓氏為東田曉雨。1944年6月11日,因肺癌與心臟之併發症病逝,享年僅39歲。他所創作的歌曲不但反映當時台灣人的社會情景和貼近人心,且歷久不衰。回顧鄧雨賢的一生雖然十分短暫,但是鄧雨賢在藝術上的成就卻超越了時空,並且在不同的時代為台灣人帶來新的記憶。

參考書目

(註1)李映慧。 四、月、望、雨-鄧雨賢。 國立編譯館

(註2)王櫻芬(2008)。聽見臺灣-試論古倫美亞唱片在臺灣音樂史上的意義,頁169-196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