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鄭炯明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鄭炯明


教育Wiki

鄭炯明,一九四八年八月生於高雄市,他出生自醫生世家,生活富裕,求學就業的過程都極為順利。高雄中學念高一時,即與同學合辦「藝漪」油印刊物,這是他探索文學的啟蒙時期,他的自作<寫作年表>中敘述此時辦刊物的心情是:「興趣盎然,導致日後酷愛文學。」他在高二時,開始在報紙、雜誌上發表詩作。在台中私立中山醫學院就讀時,更與「笠詩社」結下不解之緣。就讀醫學院的這段期間,曾有一段時期每逢週末都受教於「笠詩社」的前輩-桓夫先生,因而受到極大的影響,也奠定他往後的詩風走向批判與寫實,使他對文學的使命感日益強烈,因此,此段文壇機緣,對他而言是很重要的。所以,詩人李魁賢說:「鄭炯明在詩生活起步不久,便接觸到<笠>,特別是在富有現實批判精神的詩人桓夫薰陶下,追求詩的真實生,是他機遇上的幸運。」一九六八年,鄭先生受桓夫先生的鼓勵,他二十歲的詩作-「二十詩鈔」陸續在「笠詩刊」中發表,他此時寫作很勤,且頗受矚目,在大學畢業之前,已完成重要作品<襯衫>、<石灰窯>、<誤會>、<火山>、<絕食>等詩作。 鄭先生退伍後即投入忙碌的醫生生涯,但他卻未曾中斷詩人的身分。醫師的科學訓練,有助於鄭先生的敏銳思考及觀察,而他面對病人的病痛,使他具有悲憫的胸懷,並以此強烈的救世之心轉注為對政治現實的關注。 一九八二年,鄭先生開始從事文學雜誌的出版事業,他在「文學界」的創刊號中說:「八十年代的台灣文學已經面臨一個重要的轉型期,大家希望能以一本文學刊物為中心,來帶動文學蓬勃的發展。」他關切台灣文學的前景,所以,自願出錢出力,雖然一期要賠數萬元,但他仍毫無保留地繼續出刊,直到一九八九年才停刊。這期間共出刊了二十八期,且錄取的作品多半是台灣文學界中,具有鄉土寫實風格的重要作家的作品,所以,此份雜誌成研究台灣文學的重要文獻。 一九九一年,鄭炯明先生又發行了「文學台灣」,他在發刊感言<衣帶漸寬終不悔>一文中:「所有的台灣作家,要認清眼前的事實,共同努力來創造屬於台灣人民的文學。」他試圖再以此份雜誌當作人們心靈的補劑,藉此來挽救頹廢的文風,表達出他對現實的關懷,希望藉此來淨化人的心靈,提昇社會傾圮的善良風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