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醫學模式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醫學模式


教育Wiki

醫學模式(medical model)

目錄

定義

重於兒童「本身內在」(intrachild)變項。這個模式中很多方法均導源於行為的心理動力或病理的模式,此模式之處理植基於三項基本假定:1.若未能診斷潛在的問題,無法選取適當的治療方式。2.顯露出來的行為問題,必有其背後之潛在原因。3.類似的問題可以採取類似的治療方式。醫學模式中學生本身內在變因,多數與其生理因素有關,如果是生理因素引發的行為問題,處理介入時通常要請求醫學專業、或其他輔導專業機構的協助,這是一種轉介服務的處理策略,也是教訓輔三合一方案中的「二級預防處置」與「三級預防處置」。

內容說明

醫學模式的相關策略如:

(一)特殊班級(special classes)

這個模式對於針對殘障學生的行為與學業問題而設之特殊班級有普遍的影響。因而,先診斷兒童的行為再將其安置於處理類似問題的特殊班級中,對兒童而言有其正面助益。這個模式假定兒童的問題導因於兒童本身內在的變項,如情緒困擾、心理障礙及學習困難等均為兒童學習與適應問題的來源。特殊班級的設立,其意即在於將有相似問題的兒童集中於同一班級中接受相同的處理,以求其問題的根本解決,如嚴重度程度之智能障礙學生、視覺障礙學生、聽覺障礙學生、肢體障礙學生、腦性麻痺學生、多重障礙學生等,此類學生通常會安置於特殊班級、藉由特殊教育輔具,輔助學生學習。特殊班級的實施實質上亦有其困難存在,常見的困難有以下幾種:

1.雖診斷為相同問題的兒童(如同為學習障礙或情緒障礙),亦可能需要以不同的方法去教育兒童。
2.兒童內在問題的處理結果,不如外在可觀察的行為與技術之處理有效。
3.在兒童是否顯現問題時,環境因素也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雖然特殊班級在近年來有明顯的改變,但仍然存有二個問題:

1.對於輕度學習障礙的兒童而言,在學習效果上,安置於特殊班級未必會優於將其留置於普通班級。
2.安置於特殊班級可能會為學生帶來「標記」的影響,為學生帶來負面的影響。正由於以上因素,特殊教育應該回歸主流教育;在特殊教育應該回歸主流教育的新世代教育革新中,教師所扮演的學校心理學家角色,更顯得格外重要。

對於學童學業或適應問題的處理上,特殊班級仍繼續被廣泛的使用,其中對於有嚴重學習障礙或重度生理缺陷的學生而言,特殊班級的設立確有其需要;至於輕度學習障礙兒童安置於特教班之有效性則令人質疑。近年來,特殊教育回歸主流,乃是時代革新的潮流趨勢,因而教師具備特殊教育輔導知能實有其必要性,不過,並非所有特殊學生均適合回到普通班級,如視障、聽障、多重障礙或嚴重腦性麻痺等先天生理缺陷學生,其學習常藉助許多專業輔助器材,普通教室無法勝任,這些學生較適宜在配有特殊學習設備專屬學校學習,如啟明、啟聰、啟智學校等。

(二)診斷—處方的教學

診斷—處方的教學(diagnostic-prescriptive teaching)導因於「性向與處理交互作用模式」(aptitude×treatment interactions; ATIs),配合不同性向之兒童,而採取合適之教學方法。在多元智慧理論模式中,應採取的評量是多元動態評量,以單一學習模式來評量學生,只能作為學生學習的一部分。在診斷—處方教學模式應用中,旨在發掘學生學習態式、學習類型,進而採取相對應的教學策略,以輔助學生學習,診斷處方治療可以有效改善學習障礙學生的學習行為。對於不同感覺統合失調,或不同學習障礙,或情緒障礙的學生,即可採用診斷—處方的教學策略,因應學生不同困擾行為的原因,採取相對應的處置策略。

(三)遊戲治療

遊戲治療著重於兒童內在衝突的治療以達行為的改變為目的。典型遊戲治療包括兒童與治療者在同一間備有各式遊戲器材房間內之互動,特殊器材隨治療者喜好不同而異,但常包括小玩偶、畫圖用具、球、陶土或其他增強物等,至於較大兒童則常喜愛棋類、打牌、科技視訊媒體等遊戲,心理學家認為透過遊戲,兒童會表現出人格發展的層面。在治療歷程中,關於遊戲角色功能之觀點因人而異,有些人認為遊戲本身治療效果在其次,重要的是治療者與兒童之間關係的價值及遊戲提供治療者對兒童問題本質的了解;而有些人強調的是遊戲本身對兒童有情緒宣洩的效用。相關臨床治療顯示:遊戲治療可以有效改善自閉症與過動症的不適切行為。雖然有關遊戲治療成效之系統化的評估不夠周全,但多數資料顯示:不論是兒童與其同儕或兒童與成人間之社會關係,可藉遊戲治療加以改善。但與其他治療方法,尤其是與行為治療法比較起來,遊戲治療的成效較差,遊戲治療較適合於年齡較小的學童,幼稚園與國小低年級的學童最為適合,但如果是高年級或國中學生,遊戲治療的效果可能較不顯著。

(四)諮商

從不同理論觀點而言,個別及小團體諮商一直被學校心理學家廣為使用,而最近研究也顯示,學校教師或輔導人員也喜歡採用諮商方法來處理兒童「不夠成熟」或「難以處理」的行為,諮商處理注重的是心理教育原則的探究應用,重視情境中的個人而非環境或行為變化。在學校心理學上,諮商關注學生現在及未來適應問題,不重視像心理分析之長期分析探究;也不強調個人歷史性資料分析及人格解釋,而致力於達到學校眼前之目標及所處情境之澄清。諮商是一個心理服務的專業歷程,也是一種人際互動、交互影響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諮商員與當事人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諮商治療的重要任務旨在提供適切的專業環境及其方法,使當事人在諮商治療過程中得到最佳的協助與服務,諮商包括個別諮商、團體諮商與心理諮詢。個別諮商是諮商員與當事人互動交互影響的過程,在此歷程中,諮商員與當事人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因此,諮商員須藉助一些技巧或步驟來協助當事人成長,個別諮商的歷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驟(周甘逢等,民92):

1.場面構成

指諮商員協助當事人了解諮商歷程之角色、內涵、限制與目的,同時緩和諮商開始後當事人的身心狀態,以便讓當事人對諮商專業有正確的認知。

2.建立關係

諮商員利用真誠、專注、傾聽、同理心、支持、鼓勵、接納等技術,去除當事人的疑慮與不安,使其能自由自在抒解及分享內心的感受與情緒。在諮商技術的諮商口語反應詞部分,如:問候、期待、設限、祝福、支持、傾聽、鼓勵、發問、澄清、摘要、同理心、增強、導洩、自我表露、引導、建議、教導等。

3.蒐集資料

資料蒐集包括與當事人晤談時的言語、行為、態度、姿勢,當事人的家庭關係、學校生活、社會適應、支持資源,或者諮商師的觀察、對當事人實施之測驗、量表等資料。

4.評估診斷

根據蒐集的資料進行假設驗證與問題原因診斷,諮商員須對當事人進行徹底與精確的評估,以具體界定當事人的問題所在。

5.訂定計畫

此階段在於協助當事人提出並評估可能的解決計畫,讓當事人可以進一步釐清想法、感想,以便於行動。行動的處遇計畫須經雙方同意,其策略需要藉助心理評估所獲得的資料。

6.採取行動

完整行動策略的目的在於問題解決,指當事人在諮商員的協助下,從抒發情緒到自我了解,並運用系統化的步驟來分析、評估問題,進而發展有效的策略以突破自我困境和解決個人困擾的一種歷程。(註一)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醫學模式

英文關鍵字:medical model

參考資料

1.吳明隆/著。班級經營實踐與策略,2011年出版,頁298-301。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