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野獸派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野獸派


教育Wiki

野獸派(Fauvisme),為承續印象派的藝術風格,以大膽的色調著稱。雷馬利(Jean Leymarie)曾為野獸派下了定義:「服膺綜合主義,並遵從基本的繪畫簡約原則之感官主義。」[註一]

目錄

發展簡史
成長在轉瞬即變的二十世紀的藝術家們揚棄繪畫的傳統,試圖以色彩、形狀創造不同於以往的藝術展現方式,追尋藝術的真諦。高更在南太平洋土著生活繪畫中,展現原始部落用於祭典、器物上的鮮豔顏色,以及梵谷大膽的用色皆啟發了野獸派對於色彩的運用。
西元1906年,在秋季沙龍展中,馬諦斯和德安等人的作品引發不少批評,認為此種繪畫猶如「被野獸包圍」,「野獸派」就這樣誕生了。
特色
「野獸派」僅是一群畫家間的臨時聚會,被冠以的名稱,此派別並沒有發展出嚴謹的理論以及相關組織活動,不出幾年的時間,「野獸派」畫家們亦發展出獨具魅力的個人特色,除馬諦斯貫徹始終野獸派的風格外,其餘畫家慢慢遠離野獸派的核心,因此嚴格說來,難以確切界定野獸派畫家們「從一而終」的特色,僅能試著從色彩和構圖兩方面找出畫家們作畫的大致規準與風格。
在使用色彩方面,野獸派採取較放任的手法,常以純色、單色色塊凸顯色彩本身[註一],因此整體畫面富有「強烈的色調」的特色,然而也有畫家不鍾情於「強烈純色」,而改用灰、綠作畫;在構圖方面,則採用簡化法,將描繪實體扁平化。
代表畫家

布拉克(Braque)、卡莫茵(Camoin)、德安(Dearin)、杜菲(Dufy)、佛雷斯(Friesz)、康丁斯基(Kandinsky)、克爾赫那(Kirchner)、蔓金(Manguin)、烏拉曼克(Vlaminck)、馬諦斯(Matisse)、馬克也(Marquet)等。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野獸派
英文關鍵字:Fauvisme
參考資料
[註一]許麗雯/編 (1997)。野獸派。新北:縱橫文化。頁5-9。
張心龍(1999)。印象派之旅。臺北:雄獅。頁130-132。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37062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