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名稱:銘印效應
教育Wiki
目錄 |
「銘印效應(imprinting)」也稱為「銘鑄」行為與「印痕作用」。此為德國著名行爲學家海因羅特自小鵝破殼而出的實驗中歸納而來,而後由德國另一位行爲學家洛倫茲,命名爲銘印效應。一九一○年,勞倫茲在他最著名的研究中,將一窩灰雁的蛋分開,一部份留在母雁處;另一部份則移至孵卵器中孵育。由母鳥孵出的幼雛表現正常,會跟隨在母雁後方,正常的成長並與其他的雁交配繁殖。當人工孵育的卵孵化時,幼雛出生時的幾個小時中與工作人員相處在一起而不是母雁,自此之後,他們就緊跟在勞倫茲後並表現出不認識他們自己的母島及同類個體。成長後,他們仍喜歡與勞倫茲及其他人類為伍而非自己的同類,甚至有時會對人類表現出求偶的行為。海因羅特在此實驗中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破殼而出的小鵝會本能地跟在母親後面。他忽然有了疑問,如果小鵝第一眼不是見到母親,而是其他生物會如何?於是,他試著帶來一隻狗、一隻貓等。他驚訝地發現,即使小鵝第一眼不是見到母親,哪怕是對牠有傷害性的動物,小鵝也會自動跟隨其後,而且很難再改變,也就是說小鵝承認第一,卻無視第二。
銘印是一種特殊的學習行為,對於特定刺激訊息的學習過程發生的次數很少,甚至僅需要發生一次,就會對動物個體產生終生的行為影響,而且銘印通常有階段性的因素,也就是說,僅在某一特定發育時期能夠接受這種刺激訊號並產生記憶,超過這個時期,動物即使重複地接受到這類訊息,也不會產生與銘印同樣的記憶效果。例如母親之於子女,銘印使得幼小動物對於母親產生記憶,追隨並摩倣母親的行為。
鮭魚的例子。他們在淡水的溪流中孵化,長途跋涉到大海,在那裡覓食、成長和發育。有些種類會待在大海中數年;不過如經由標示數千隻幼魚所證明的一般,他們每一隻最後都會回到各自家鄉的溪流中產卵。
這個過程不僅包括在海岸找到正確的入海口,也包括他們逆流而上時,在每一個愈來愈小的支流處做出正確的抉擇。鮭魚的整個遷移過程受不同的導航訊號影響,嗅覺印痕在定位他們最後完成生殖週期的溪流上扮演決定性的角色。.在自然狀態下,這些魚顯然對獨特的溪流複雜氣味有印痕作用,即使在遠離河流的數年之後,這些氣味仍能指引他們遷移游動的方向。
天下文化【雁鵝與勞倫茲】(天下文化,社會與人文系列,ISBN 9576212219)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