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名稱:開放教育
教育Wiki
開放教育(Open education)
目錄 |
是指因應學生個別差異妥善設計學習環境,激發學生不斷主動探討學習,使兒童獲得全人發展的教育理念與措施。
最早出現於英國,盛行於美國,其後傳播於世界各地。事實上,開放教育的理念存在於各地的教育現場中,只是開放教育成為專有名詞,並開始有系統的建立健全的體系,最終成為教育思潮的主流,乃是在於1960年代的英國教育學者提倡和1970年代美國教育學者的推動。
相對於封閉一詞,開放則是具有彈性、多樣性及自主性。具體而言,封閉教育系統中,教師缺乏教學自主權,使用統一課程,以機械式的方式進行教學和學習,以量化與唯一答案為評量核心。但開放教育強調教師專業知能與自主權,肯定學生個體上的差異,教學及學習內容具彈性且多樣化,強調學生全面性發展,鼓勵不同的答案。開放教育是現代教育思潮的主流,是對傳統教育反省的一種過程。
1. 自由:在開放教室中,孩子不受約束,但其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2. 態度:開放教育是一種鼓勵孩子熱中自主學習的態度,允許孩子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活動。3. 兒童中心:開放教育是以孩童為中心,當孩子要發展技能十,不能完全由成人在做決定。
1. 課程統整畫2. 教材生活化3. 教學活動畫4. 評量多樣化
1. 團體活動2. 分組活動3. 學習區活動
盧美貴(1996)將「開放教育」與「傳統教育」作比較,認為兩者有量大差異,即理論不同、教師角色不同、教材不同、教學方法不同、環境不同、評量方式不同。註2鄧運林(1994)指出「開放教育」應具有反對知識膨脹的教學、反對威權式的教育、反對溫室的教育三項特性,並主張學校教育之內涵應朝向多元化的開放方式經營,包括學習時間的開放、學習空間的開放、學習對象的開放、學習資源的開放、學習內容的開放以及學習方法的開放。註3
註1:屏師國教所研究會主編,《教育名詞彙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2五版),頁31-36。註2:鄧運林(1994)《現代開放教育》,復文圖書出版社。註3:盧美貴(1996)《開放教育的本土化實踐》,現代化開放教育,鄧運林編著,師大書苑,復文圖書出版社。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