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陽剛特質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陽剛特質


教育Wiki

陽剛特質係指在一般的父權社會中,男性被社會期待所形塑的特質,然而若行為與社會預期有所悖離則可能遭抑制、歧視。註1

目錄

陽剛特質類型

霸權陽剛特質(hegemonic masculinity)

係指在性別實踐的形構中,它具現在那些我們稱為父權的現象或關係之中,亦即用以確立男人掌控女人臣屬的機制,在文化上佔優勢、宰制與主導的地位。其權力的建立涉及到文化概念和制度性權力之間存在的相互關係。

臣屬陽剛特質(subordinated masculinity)

趨於弱勢的陽剛特質形式,常出現在街頭暴力、經濟、法律制度上的歧視,以及象徵層次上。例如:男同性戀者的性別特質屈服、順從於異性戀男性特質的現象。

共謀式陽剛特質(complicit masculinity)

此指絕大多數男性雖然不是直接參與、實踐霸權陽剛特質,但卻間接的鞏固、維繫其存在。例如:校園中盛行的阿魯巴等帶有性意涵的遊戲發生時,即便部分同學感覺此作為過於粗暴、殘忍而沒有參與,但也不會試圖阻止其發生,甚至在旁起鬨以取樂。又或者成年男子因工作需要而應酬,即是看到同座的女同事而備感尷尬,但也不會試圖改變整個組織文化。共謀式陽剛氣質係指其不會以言語或積極的作為來施展性別權力,但性別暴力上演之際,經常採取冷眼旁觀的態度,間接助長霸權陽剛特質的展現。

邊緣的陽剛特質(marginal masculinity)

指涉及陽剛特質和階級、種族相互鑲嵌所模塑出來的不同男性特質。例如:主流社會中,勞工階級文化屈從於中產階級文化的結果,勞工階級男性之印象卻往往是粗魯、暴力等,而理性、自律等正面的男性特質則被歸納為中產階級男性。註2

參考書目

註1: 游美惠、易言嬡撰,《男性/陽剛特質(masculinity)& 女性/陰柔特質(femininity)》,來源:性別教育小詞庫

註2: 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2009三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