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合數教學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集合數教學
教育Wiki
集合數教學(Sets teaching)
目錄 |
前言
- 集合數只是數學當中對數字的其中一個分類,其他類別還包括了順序數、關係數等等類別,而在以下我們將介紹集合數
- 的教學方式,也就是在不同的階段中,運用不同的教材內容,來使學生能清楚了解集合數的概念。而在集合數的教學上,
- 可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 1. 能對應物的集合以認知數詞
- 2. 能對應物的集合或數詞以認知數字
- 3. 能數物之個數
- 4. 能比較數的大小
- 5. 能了解數的系列
- 6. 能了解數的合成與分解
(註2)
教學階段
能對應物的集合以認知數詞
- 第一階段中需建立起學生能以一對一的方式,來使對應物以及數詞相符合,並且讓學生能清楚說出正確的數詞,例如一
- 個、兩個等等。接著則使學生能進入到半具體的認知數,舉例而言可利用半具體的圖畫來當作集合,同時指引學生正確地
- 說出數詞。最後則是讓學生能說出數詞後,拿取同樣個數的物品,或是指出同樣個數的圖畫。
能對應物的集合或數詞以認知數字
- 第二階段中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數字,了解其符號所代表之涵義,第一部即為讀數字,例如看到數字5,能正確說出
- 五,相對的,說到五時,能正確指著數字5。完成此步驟後,則在進一步使數字與個數之物品相對應,例如說到數字5
- 時,學生能順利取出五個具體物品。最後,則教導學生能正確寫出數字,例如念到5時,學生能順利寫出5的符號。
能數物之個數
- 第一步則教導學生辨認正確的計數對象,例如一籃蘋果有幾顆,學生能正確數出蘋果之個數,而同時避免數到籃子的個
- 數。接著教導學生能數出一個集合中的數字,例如1到5的連續數字。另外,上述完成後,則可在教導學生更快的數數方
- 式,例如以兩個或五個為一數。
比較數的大小
- 第一步使學生能了解兩個不同集合中的個數是否相等,並且教導孩童大與多或小與少的概念,因為許多孩童會認為,較
- 大的物體及代表多的概念,因此老師因特別釐清此一概念,因此此一階段中,目標即讓學生不論看到集合中的物品為何,
- 都能先轉化為數後,再進行比大小之工作。另外,也可運用數線的方式來進行比大小,例如教導數線的右邊比左邊的數字
- 大等等基礎概念。
能了解數的系列
- 在此階段中,學生應能正確地唸出數詞,不管是按照順序,或者倒回來念,應能充分數出正確的順序,另外,也應教導
- 從任一數開始,皆能繼續數出數詞,並非還須從頭來過。最後則搭配上一階段的數線,讓學生能正確指出數詞與數線的相
- 對應位置,並且包含原點即為0的概念。
能了解數的合成與分解
- 最後此階段中,應由集合小至集合大來循序漸進,首先可由五以內的數字來做合成或分解,接著再進入到九以內的數
- 字,最後則是能順利分解或合成數字十,學生具有合成與分解的基礎概念後,將有助於未來教導加法與減法的計算。另
- 外,也應同時教導十的進位概念,讓學生在表示十幾個的物品時,能以十個和幾個的想法來分開表達,進而建立起以10
- 為一個單位的觀念。
(註1)
關鍵字
- 中文關鍵字:集合數教學
- 英文關鍵字:Sets teaching
參考資料
- 註1吳新華/著。數與計算的啟蒙,1992年初版,頁80-86。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 註2劉秋木/著。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1996年初版,頁242-251。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