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重屬性論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雙重屬性論
詞條名稱:雙重屬性論
教育Wiki
雙重屬性論(dual-aspect theory)
- 有些學者提出了雙重屬性論,這個理論主張,讓人能產生諸多心理經驗的是大腦,但由大腦產生的心理經驗或各種意識狀態並不僅只是具備物理性質。以吃冰淇淋為例,當我們在吃冰淇淋時,我們的這個舉動會使大腦產生具有雙重屬性的狀態或活動;一方面是大腦生化狀態的改變,另一則是品嘗到冰淇淋風味後的整體感覺;前者具有生理性質,後者則具有心理特質。就吃冰淇淋的感覺而言,吃冰淇淋之後大腦產生的變化是可以為科學家所察覺分析的,但吃冰淇淋對吃的人所引發出來的感受卻只有吃的人才可能覺知;換言之,吃冰淇淋的結果一方面產生的是生理上的變化,另一方面產生的是心理變化,前者是眾人可知曉的,後者卻侷限於當事人本身。
- 雙重屬性論的主張和身心二元論不同。後者主張人的心理經驗是由人的心靈產生,人的心靈和身體當然有某種交互性,但心理經驗不能化約為生理的活動,也不是由生理活動所造成的。雙重屬性論則認為心理經驗--如思考,各種感受、欲求等--在很多時候是大腦反應外在世界的結果,但人的大腦本身並不僅只是一套生理體系,它可以產生不能解析也不為人所覺的心理現象,而這種心理現象和生理現象有著不同的性質。雙重屬性論碰到的批評大致有兩端。第一,這個理論似乎在主張有一個存在體能同時產生兩種不同性質的活動(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但它卻沒有說明這個存在體究竟是什麼?兩種不同性質的活動之間的關係如何?(Shaffer, 1988)。第二,主張心理活動或心理狀態是由大腦而引起,沒有大腦的活動,就沒有心理活動,即便是心理活動,有其特殊性質,但因其為附屬大腦活動,所以它的特殊性質也並沒有顯著的意義!
關鍵字
- 中文關鍵字:雙重屬性論
- 英文關鍵字:dual-aspect theory
參考資料
- 歐陽教著。教育哲學,1999年初版,頁153-154,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