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零容忍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零容忍


教育Wiki

零容忍(zero tolerance)

目錄

定義

係指嚴格禁止某種行為的一種規定,而違反此規定的人必須接受嚴厲處罰的一種政策。此規定可以是國家層級的,可以是地區層級的,也可以是特定層級的,如學校。這裡所稱的零容忍,專指學校對於某種校園暴力行為所採取的強制禁止與立即處罰的政策。

概念的發展

零容忍原指不容質疑或妥協的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違反此一法律規定,就必須立即接受嚴厲的制裁,毫無保留的餘地與迴旋的空間。在教育領域中,由於學生的學習權受到憲法保障,所以傳統上對於校園中學生的暴力行為都採取容忍的態度,期望透過教育的途徑,導正學生偏差概念與行為舉止。但自1990年代以來,美、加校園暴力與犯罪事件仍然頻傳,雖然統計顯示在數量、頻率上不再攀升,但在暴力與犯罪對象上有擴大到老師、社區人士的現象,而在暴力與犯罪類型上有變得更兇狠更致命的趨勢,不僅影響校園學習環境的安全,而且已經危及到校園師生以及社區民眾的生命安全,到達不能容忍必須立即阻止的地步,所以零容忍的政策便在校園中應運而生。在美、加等國的校園暴力與犯罪事件當中,以槍枝、毒品的氾濫以及酗酒為校園安全最重大的因素。校園中曾發生學生攜帶槍械射殺校長、老師、同學的事件,而校園中學生集體吸食毒品、販賣毒品的情形也經常出現,酗酒行為所引發的槍擊與性侵害事件令人怵目驚心。為維護校園安全與紀律,多數公立學校開始採取零容忍、穿制服、訪客簽名、使用金屬探測器、警察站崗、講授防制暴力課程、驗血驗尿等政策與措施。絕大多數的學校對槍械及刀、劍等武器採取零容忍政策,其次是在酗酒和毒品方面採取此政策,吸食大麻也在零容忍政策之列。換言之,這些行為是學校或學區規定禁止的事項,而且明定違反規則必須受到的懲處,學生違規一經發現或查獲,便立即遭到制裁,包括禁止上學、甚或退學處分。由於處分嚴格,所以教育學者對此頗有言詞。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學生犯錯,學校應該提供改過向善的機會,但在校園暴力風聲鶴唳的美、加等國,零容忍政策應該是解決校園風暴的一種手段,也是過渡時期的階段性措施,目的在建立校園的自我防衛機制,使校園暴力和犯罪事件無從發生,但是如何化解學生暴戾之氣,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中英文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零容忍英文關鍵字:Core Curriculum

參考書目:

註1:吳清山、林天祐 (2005),教育新辭書,p.132-133,臺北市: 高等教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